浸大300名師生爭地失敗

浸大300名師生爭地失敗

【本報訊】九龍塘前李惠利工業學院南面地皮爆發浸會大學與政府爭奪戰,300名浸大師生昨在城規會外抗議,仍阻不了城規會都會規劃小組,通過讓政府將地皮改劃為住宅用途,預計可建500個住宅。教育局和食物及衞生局昨又指,浸大從無申請該幅地皮作中醫院,卻曾申請在尖沙嘴街坊福利會,後來又自動放棄,浸大亦已獲足夠土地建學生宿舍,故爭地無理。

校方未正式申請

城規會的都會規劃小組昨通過,將李惠利南面部份地皮改作住宅用地刊憲及諮詢。300名浸大師生到場抗議,要求政府撥整幅地皮,予浸大興建宿舍及中醫藥教學醫院。浸大校長陳新滋指浸大校園的使用土地已到達飽和點,但教育局昨回應指,浸大現有1,710個受資助學生宿位,早前亦已獲撥款9.451億元重建及發展新教學大樓,亦申請永久享用啟德校園,毋須繼續保留南面部份作高等教育用途。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在立法會表示,數日前與浸大校長陳新滋見面時,已向他表明將南面地皮交回政府,並指出浸大將北面地皮加建宿舍,可滿足尚欠的1,331個宿位,應付2014至2015年的需求。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也表示,過去數年已跟浸大商討擴建計劃,待一切落實後,浸大將是八所資助高等院校中,既不欠教學空間,亦不缺宿位的兩間院校之一。
食物及環境衞生局則說,只於去年10月收過浸大非正式途徑交來一張紙,是一幅圖則,圈着李惠利南面。浸大唯一的申請在2009年,選址在尖沙嘴街坊福利會,後來自動放棄。食衞局強調,支持興建自負盈虧的中醫醫院,而不是受資助的教學設施。

如要學生住籠屋

浸大昨晚發聲明,表示遺憾及非常失望。學生會會長黃學勤表示,在北面建1,000多個宿位「等於要學生住籠屋」,會持續抗爭。校長陳新滋去年曾承諾「拎唔到李惠利我辭職㗎啦」,有學生要求「唔好走數」,要陳為事件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