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設人幣清算 港「獨家」不保<br>馮孝忠:產生互補效益

台設人幣清算 港「獨家」不保
馮孝忠:產生互補效益

【本報訊】04年初本港獲准建立全球首個離岸人民幣清算平台,並開展個人人民幣業務,相隔九年,內地再允許具戰略地位的台灣,透過中行(3988)台北分行,設立第二家人民幣清算行,寶島外滙指定銀行(DBU),可以辦理人民幣現鈔運送、兌換、滙款及貿易收付等業務;本地銀行界相信,台灣會成為繼香港後,形成第二大離岸人民幣資金池。

記者:劉美儀

本港清算「獨家」地位雖被打破,但業界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區內資本市場重鎮,人民幣外滙交易及發債融資活動,仍會以本港市場為主體。
人行與中行台北分行,昨簽署人民幣業務清算協議,與現時本港居民的兌換及滙款內地安排相類似,根據台灣央行公佈,持有當地身份證的居民(自然人),每人每日買賣現鈔或經賬戶兌換上限為2萬元(人民幣.下同),每日滙款至內地限額為8萬元,用途只限經常項目,滙款及收款人則不限同名賬戶。本港規定個人滙款只限內地同名帳戶,但無限制滙款只涉經常項目。

台清算行亦可進入上海外滙交易中心,在岸平倉對盤,但公佈未提及DBU之間,可否互相拆借平倉,此舉實是帶動本港形成離岸人民幣(CNH)滙市及貨幣市場的關鍵。對DBU是否設有淨額持倉上限及人民幣流動比率要求,央行公佈亦無詳述。
台央行副總裁楊金龍說,最快可望農曆年前,有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又指兩岸貿易往來密切,如今台灣本土設有清算行,當地人民幣業務具發展優勢。
金管局發言人回應,隨着台灣逐步展開人民幣業務,離岸人民幣市場將更活躍,香港作為離岸中心可發揮更積極作用,台港在兌換與滙款安排的具體細節不盡相同,未必適宜作比較。銀行公會主席洪丕正亦指,台灣參與清算安排,有助擴大人民幣業務規模,推動有關業務整體發展。

台料做離岸資金池二哥

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相信,台灣開通人民幣業務後,其資金池增長會僅次於香港,但較新加坡及倫敦為多,惟寶島並非國際金融中心,故可與本港產生互補性的協同效益,台灣銀行的存款餘額,將會融入以香港為中心的同業市場及債務資本市場。
澳盛銀行高級經濟師楊宇霆表示,新台幣息率偏低,相信人民幣及相關投資產品,會受當地巿場歡迎,原本經港進行人民幣貿易結算的台商,不少亦可能轉回台灣本土銀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