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0銀行料准前海貸款

逾10銀行料准前海貸款

【本報訊】標誌人民幣資本賬試點開放的前海跨境貸款,暫訂下周一上午在深圳簽署框架協議,消息稱,首批參與銀行名單可能超過10間,除了早前已曝光的中資及本地大行外,本港中型銀行如大新銀行(2356)及中信銀行國際等亦會在列;普遍借貸年期為1年,貸款年息率約4.3至4.5厘,個別銀行提供最長至兩年貸款,惟一切待當局拍板為准。
前海跨境貸款框架協議簽約擬於下周一在深圳市民中心舉行,據悉,初步出席的官員名單包括深圳市副市長陳應春、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行長張建軍及副行長崔瑜、深圳市金融辦主任肖亞非,以及前海管理局局長鄭宏傑;有份參與跨境貸款的首批銀行屆時亦會派高層代表出席。
消息透露,貸款協議亦會容許,若貸款銀行的母公司為國內中資銀行,借款企業獲准跨境人民幣貸款時,銀行可與客戶商議,選擇由內地母行出資,或其本港附屬機構/分行以跨境貸款形式提供資金。至於跨境貸款的利息,是否可獲豁免計算支付10%預扣稅,銀行界指仍待有關當局與稅局釐清。

大新等中型行亦有份

傳聞將成為前海跨境貸款的首批參與行,包括恒生(011)、渣打、滙豐、東亞(023)、中行(3988)、建行(939)及招行(3968),另外大新及信銀國際亦很大可能在首批之列。鄭宏傑早前透露,國開行亦在首批貸款行名單內。
消息亦說,獲首批跨境貸款的借貸企業,除了前海管理局旗下窗口開發公司前海開發投資控股外,從事物流管理的前海廣大物流亦是借款人之一。首批參與跨境貸款逾10間銀行,平均每間借款約2億至3億元人民幣,故首批貸款總計金額約20多億至30億元人民幣,普遍年期為1年。根據去年底前海公佈的人民幣跨境貸款暫行辦法,規定只有在前海註冊成立,並在當地實際經營開發的企業,才可從本港經營人幣業務的銀行進行跨境借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