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實主義 - 邁克

寫實主義 - 邁克

人蠢冇藥醫,一點也沒有說錯:出出入入倫敦西盡數十年,直到新近我才醒覺,那些老劇院的樓座其實都是地下室,從街上進去,必須一級級往下走,親愛的屁股才能找到歸宿。怪不得建築物外貌只得兩三層,裏面天花板卻高得不合比例,原來沉着氣向下發展,坐在觀眾席抬頭向上望有點像井蛙觀天。是因為舊陣時城市發展對樓高嚴格限制,劇院設計師為求達到壯偉效果,挖空心思只好努力挖地?還是二戰期間養成的驚青性格,所有公共建築都等於變相防空壕?後一猜測迹近無稽,按樓齡計它們全是戰前產物,不大可能照顧觀眾避難,除非拆建時徹底改造——講開又講,也是經過很久才明白,東京的歌舞伎座「維修工程」整座樓房拆掉重建,為什麼外國人認為破壞文物日本人卻處之泰然,他們其實習慣這種新陳代謝,歌舞伎壇一向執行襲名制,譬如我心愛的巿川海老蔵,藝名之前是他爸爸的,如果生生性性,以後有機會承繼族譜頂級的「市川團十郎」,劇場五度變身不外同一道理。
這次在聖馬田巷的約克公爵劇院看《猶大之吻》,隔不久就傳來低沉的呼呼聲音,起初我還以為是特別舞台聲效,想想講述王爾德官司纏身的劇情雖然有種山雨欲來之勢,也不會一天到晚以悶雷烘襯氣氛,這才恍然大悟,身處地平線下與地鐵為鄰,聽到的不是劇場音響設計而是環境嘈音。巴黎市中心Les Halles的UGC東方快車戲院,有兩間放映室便長期加料,看震耳欲聾的武打片不覺有異,言情片主角們進展到夜半無人私語時,煞風景的地鐵四號線就往往駛過,殘酷地為一切塗上寫實主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