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uture of Newspaper:<br>數碼第一 報紙第二 - 方己程

The Future of Newspaper:
數碼第一 報紙第二 - 方己程

不了解互聯網的媒體,推行數碼化,開口起平台,埋口造apps,比完全不信互聯網更危險。

英國《金融時報》(FT)近日宣佈,裁減25名報紙員工,新策略奉行“digital first, newspaper second”,未來將增聘針對網上內容的人手,有評論認為太遲,我反對,原因是FT在數碼化其實做得好早,亦好盡:針對不同平台的apps,應有盡有,數碼版的訂閱量亦早已超越印刷版。總編輯Lionel Barber向FT員工發出公開信,闡述轉方向的篇幅,有不少是關於工作流程的變動,以及資源如何重新調配,其實是揭示了整理舊有生產程序、調整企業文化及價值觀的難度,遠遠比開發新產品、拓展新收入困難得多。

一個app 有力搶幾成市場

FT是了解互聯網的媒體,轉型已比不少同行早,只是比起完全沒有歷史包袱的新來者,尤其是來自矽谷的競爭對手,再快也是慢。
互聯網世界瞬息萬變,這裏頭人人是對手,敵友難分,昔日的友好,今日可能是敵人,昔日的客戶和供應商,今日忽然變成行家;用慣的網上服務和企業,可能突踩界做內容,從未聽過的startups,整一個app,有本事忽然搶去幾成市場。拜互聯網所賜,人人都是媒體,這個世界從未如此物競天擇。
對於聰明的媒體,數碼化無害。因為即使沒有互聯網,他們了解經營媒體的秘訣,了解市場和定位,也知道人性的真相。不管數碼化與否,都有力不斷適應環境、出品優質內容。媒體這個行業,內容至上,有做好內容的能力,最後商業模式可能要變,但總有出路。
報業的過去,既做硬件(報紙),也做軟件(內容),但未來日子的硬件,不管是平板電腦、智能手機、web apps或者mobile webs都好,報業速度再快,都沒有跟Apple、Google及矽谷新來者競爭的條件。換言之,軟硬件分家,是報業需要接受的不方便真相,尤其當閱讀習慣逐漸由桌面轉移到手機,環境急變,強如Yahoo!,內容做到真正aggregation,亦要面對用戶不斷流失。
Yahoo!新任COO Henrique De Castro最近接受訪問說:「未來日子,誰有本事aggregate最優質的內容,然後以個人化的方式再發佈,誰就是贏家。」若然屬實,我認為最後勝出的,大概不是FT,卻也不是Yahoo!。

方己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