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難聆訊】
【本報訊】十.一海難部份死難者被困南丫四號「座椅陣」溺斃,調查委員會昨聆訊,披露專家報告,踢爆海事處驗船非常不專業,只推動座椅就認為穩固,但南丫四號座椅其實螺絲只能鑽到甲板玻璃纖維發泡膠位置。每次驗船海事處也只是按船廠要求檢驗特定項目,無發現尾艙漏裝「水密門」。委員會質疑海事處未能獨立及專業地驗船。
記者:鄭啟源
海事處高級驗船督察余極全,在南丫四號建造期間兩度驗船。他供稱,首次驗船曾到船下層尾艙,但因檢查水密門並非他負責,未有留意有否裝門。第二次驗船是船隻取得適航證前的最後檢驗,但他指,該次驗船主要處理船上救生及安全設備,以及船隻操作問題,由於他只按紀錄資料檢查,同事又未有指出水密門問題,故未有留意。
「信晒佢啲數據㗎」
余極全說,船隻建造期間,船廠每當完成某部份結構,就會通知海事處檢驗有關部份,因此會分多次檢驗,每次驗船也是按船廠要求檢驗特定項目。委員會律師質疑,驗船人員為何不是獨立及專業地驗船,確保船隻符合海事處要求?余回應說︰「我要返去同同事研究吓」。
退休高級驗船督察何啟德,則負責審閱財利船廠提交的南丫四號抗沉測試報告。早前財利已承認報告內容有錯,何表示審閱報告時只會留意有否不尋常,「信晒佢啲數據㗎」,結果未能發現尾艙長度數據出錯。他指當年從圖則及抗沉報告資料,相信船尾艙要安裝水密門,但強調即使欠缺水密門,船底兩艙入水也有足夠浮力,不致沉沒。
議員:令香港蒙羞
聆訊又披露獨立造船專家的驗船報告,指南丫四號上層甲板以玻璃纖維建造,中間有一層厚發泡膠,船廠用的螺絲只能鑽到發泡膠位置,座椅所有抓力僅由2.1毫米厚的甲板纖維層維繫。
但根據工程學原理,纖維層厚度最少要5毫米才達要求。負責檢驗座椅的余極全承認,有其他裝嵌方法令座椅更穩固,但強調驗船時曾嘗試推動座椅,認為座椅穩固,有關測試方法沿用至今。
海事處多年來未有發現南丫四號圖則與現實不符,身兼立法會議員的帆船迷郭家麒對此表示愕然,指香港銳意成為郵輪中心,若船隻不符圖則情況成為常態,會令本港蒙羞。海事處昨以調查委員會聆訊進行為由,拒絕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