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堂:蝶藏花 有人喜歡藍

元氣堂:蝶藏花 有人喜歡藍

那一抹藍,襯上白瓷,光潔冷峻,捧在粗粗的一雙女人手裏竟散發出暖暖的溫度。相隔一個海峽,兩個喜歡藍色的女人,畫青花畫出不一樣的小天地。

記者:周燕 攝影:蔡家輝、劉永發

楊莉莉的心底話……

蝶翼藏花,楊莉莉的創作世界就是放棄模仿,遠離現實,即使是自然景物。

「我畫的蝴蝶、牡丹、玫瑰、娃娃,我敢說,就是跟別人不一樣。蝴蝶在牡丹上飛,有人看出我心思,說蝶翼的花紋是一對小花。我畫花,有人看到花團錦簇,有人看到花葉藏了蝴蝶、蜻蜓。說我心靈手巧?可能是看官蕙質蘭心。別人畫青花,都是模仿古人圖案,花鳥蟲魚,再細膩也是別人的東西,再好看,也沒有人想知道仿畫的人是誰。而我,不但要畫得好,也要畫出自己的創作。
「顏色的世界很豐富,但我獨愛青花。青花是很單純的顏色,我不喜歡太複雜的東西。你說這一抹藍很簡單?也不太簡單!好像中國人畫水墨,墨分五彩,乾、濕、濃、淡、焦,黑色的墨可以畫出一整幅山水,也可以畫人物,深淺之中,就有變化,青花也一樣,有深深淺淺的藍。青花瓷的質感,跟彩色的瓷器不一樣,我們畫畫的人會刻章。有一種石頭叫荔枝凍,很漂亮,看起來顏色像冷凍過,是不夠絢麗,可是質感很好,我要的就是這種質感。又譬如,穿藍色衣服,很簡單的顏色呀,可我就會看質料好不好,就是尼龍的白跟絲的白質感就不一樣。
「我今年五十五歲,三十八歲時才開始投入青花瓷世界。十七歲時,我到台北北投的陶瓷廠當畫工,每天畫盆畫碟,我在想:『難道一輩子都當小工人嗎?』我不甘心,於是把工辭掉,一邊學國畫,一邊到不同工廠打工,每到一個新地方,我都想:『在這裏能勝過多少人?在那裏可以學到甚麼?』如此從一間工廠跑到另一間,我像一個提着寶劍到處跟人家比武的人。二十七歲時,我開了第一個個人畫展,畫到一個階段,我只要每年辦一次畫展,已經可以賺到一年的生活費。三十八歲時,我離婚了,別的女人可能很傷心,心裏滿是仇恨。可我沒有,看到九歲大的兒子,我就知道自己沒有患抑鬱症的條件,我常說自己是無情的有情人,因為我從不花時間想過去。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我不要淚流漣漣過日子,招人討厭。前夫也是畫畫的,我要擺脫失婚的陰影,就要重新定位自己。

婚姻失敗,她不選擇哭哭啼啼,反而專心畫畫。

楊莉莉是台灣青花瓷藝術家,調配出獨特的靛藍色,深沉而優雅。

圖案既像花又像蝶,把不同事物圖案融為一起,是楊莉莉作品特色之一。

胖娃娃圖案的靈感來自小時候的兒子,娃娃瞇眼微笑,她希望兒子永遠活在單純世界。

楊莉莉愛畫玫瑰花,從不同角度看,茶壺一面是留白,一面是複雜圖案。

孩子就是胖娃娃

「畫青花的工匠很多,可用青花來創作的寥寥無幾,那我就由畫國畫轉畫青花瓷。我不喜歡別人帶我的孩子,一定要帶在身邊,這樣我才可以陪伴他成長。他睡覺的樣子最可愛,我筆下的胖娃娃原型就是五歲時的他,胖胖的,大餅臉,小眼睛。看他遊戲,總觸動我很多靈感,看着看着就畫了很多胖娃娃作品。他現在二十六歲了,有自己的世界,可我永遠回味他五歲時的模樣。畫畫是一件快樂事,創作就是玩,所以我從來沒有陷入樽頸狀態,單純畫畫的人沒辦法想像在瓷器創作是甚麼回事,瓷器是立體的,畫完後要燒,溫度有差異,燒出來的顏色就不一樣。有人說在陶瓷上畫畫,不就是用一卷畫把陶瓷包起來?那當然不是!陶瓷有多個點透視,從哪一個角度看,都要像一幅畫。國畫有所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我畫的青花瓷,從這角度看是綿密而複雜的圖案,從哪一個角度看是留白,配上簡潔花草,已經是完全不同的觀賞體驗。
「我喜歡調配深沉一點的靛藍,色澤不光麗但優雅,別人都稱為『楊莉莉青花』。我工作室在鶯歌,是個在新北市最南端的地方,那裏到處是造瓷廠,造馬桶、盆碗等等,各勝擅場,就像大陸的景德鎮。我像一個美食家,到處挑選工廠,找合適的陶瓷來創作和生產。只有一個懂畫畫的人進來這些工廠,一切都改變了,平凡東西會變成工藝品,工藝品會變成創意產業產品。台灣總統府找我設計國宴餐具,企業找我設計禮品,一路過來,我就知道自己的本事,是鑽石的話,無論雕到哪裏,都會發光。」

楊莉莉有一班女徒弟,追隨她學畫青花瓷。

楊莉莉青花瓷展覽

日期:1月23日至2月24日
時間:12:00nn-10:00pm

地點:青衣城一樓夢幻島大堂

藍嬌的心底話……

「說我畫的是青花瓷?準確一點說,我畫的其實是釉上彩,在已燒成的瓷器上繪青花,再放進窰燒。我在坪洲畫梅、魚、竹,一畫三十多年,店裏的杯碟都是我一筆一筆畫出來的,有時有捧場客,數十元買走一件半件。有人欣賞是好,可我一直覺得自己畫得不美,也沒甚麼招牌圖案,總之缺哪樣就畫哪樣,正如我先生林漢超說,賣一隻畫一隻,無人買就不畫,搵食就係咁簡單。人家見我每天埋頭畫呀畫,先生都跑去釣魚、捉蝦、行山,以為只有我懂畫,其實他才是大師傅。
「我是馬來西亞華僑,自小割樹膠、種田,後來跑到新加坡陶瓷廠打工。朋友做製衣廠,日夜輪班很辛苦,陶瓷廠工作相對沒那麼辛苦,工匠把圖案印上瓷器,我們一班工人負責填色,紅的藍的黃的,流水作業。1969年,我先生也是做陶瓷彩繪的,被派到新加坡當導師,教工人彩繪燒窰,我們認識了,之後結婚了。七十年代,我們回香港,在坪洲經營『超記瓷器』,租了五六個地方做燒窰工場,工人也有數十人,生產的瓷器賣到市區。後來生意淡薄,工場相繼結束只餘下這舖頭,師傅們都走了,生活艱難,我先生去蒲台島、愉景灣打工,做搭棚、泥工,我就繼續畫陶瓷,把店撐下去。
「幾個月前,我先生重新執起畫筆畫荷花,他說:『好驚手震,好彩無手震!』他今年已經七十五歲,昔日他手藝很好,這個《紅樓夢》主題彩碟就是他五十多年前畫的,寶玉、黛玉顧盼生姿,是我們鎮店之寶。我們店有一種獨一無二的圖案『督花』,話說某天,有個人拿着一隻爛掉的杯來,想買一隻新的,原來杯子主人是港督麥理浩,我們抄下杯子的圖案留念,圖案是花,我們不知道那是甚麼花,我先生就稱之為『督花』──港督之花。不過現在我有散光有老花,不知可以再畫多久,總之畫得多久就多久。」

除了手繪,有些圖案用刻印印上陶瓷,圖為魚圖案小碟,$15。

林漢超畫的荷花,仍未進窰燒,顏色淺一點。

藍嬌說沒有特別鍾愛的圖案,總之缺哪樣就畫哪樣。

梅花圖案花瓶出自藍嬌巧手,$130。

老闆林漢超是太太藍嬌的陶瓷導師,圖中的《紅樓夢》陶瓷彩繪是他五十多年前所畫,是鎮店之寶。

督花,即港督之花,圖案來自港督麥理浩一隻爛杯,$45。

「超記瓷器」的招牌也是手寫的,字字工整。

除青花外,超記也畫彩繪。

曾蔭權曾經到訪,藍嬌說:「大約是2003年左右,他當時做清潔大隊長。」

超記瓷器(9193 8044)

地址:坪洲永興街7號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