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瘋狂樓市的牽引下,一名女子「慌死執輸」,竟然在沒有地產代理或律師見證下,直接與粉嶺東閣圍一名村屋業主簽下臨時買賣合約,並即時付了一成樓價42萬元作定金。不過,原來該名業主早已因「斷供」,按揭的村屋亦已經被財務公司收樓。女買家付定後,亦再找不到業主繼續辦理買賣手續,她其後竟然自行聘請裝修工人上門裝修,直至昨晨財務公司職員到場收樓時始揭發事件報警。
無代理見證私下簽約
51歲的受害婦人姓凌,她在年多前見樓巿急升,四處尋覓合適的村屋做業主,結果看中沙頭角公路東閣村姓何友人(50歲)的一幢三層高村屋,雙方討價還價後,以420萬元成交,及後凌婦付出一成金額,雙方更私下簽訂了臨時買賣合約。
消息稱,何其實早前已將該幢村屋按給財務公司,但因為欠債斷供數月,財務公司便將村屋沒收,村屋亦隨即成了「銀主盤」,何其後不知去向。凌婦等了一段長時間都聯絡不到姓何業主,近日決定聘請裝修工人入屋進行裝修,以為待何返來便繼續完成轉名手續。而近月樓價升幅很大,估計該幢村屋已市值700萬元。
收樓職員見裝修生疑
昨晨9時半,40歲姓梁的財務公司職員到來收樓時,竟然見到有人在村屋內裝修,經詢問之後,認為事件有可疑,於是報案。警方事後聯絡到凌婦到來了解,此時她才驚覺自己被騙定金,警方列作詐騙案處理,並正追尋姓何業主下落,案中暫時未有人被捕。
大律師陸偉雄表示,巿民購買村屋要特別小心,一些小規模的村屋有時樓契資料不全,甚至有部份範圍建築於官地上或屬三層變四層的僭建單位,亦有可能是在豬欄、農地違法起屋出售。巿民切勿自行與業主直接交易,必須將買賣手續和定金交予熟悉村屋樓契的律師負責,律師遇到樓契資料不明的地方,會盡力向政府有關部門查問到明白為止,這樣處理,買家才可以避免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