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董事八個位的身份證號碼,在私隱專員公署的心目中是不能披露的私人資料。在資本市場,卻是還原一宗金融交易真相的重要線索。
2007年,大孖沙鄭裕彤左右手魯連城,把上市公司新世界數碼轉型資源股。魯連城夥拍內地商人劉丞霖,安排劉私人持有的蒙古礦產,注入新世界數碼(後易名蒙古能源,276)。加上魯連城、鄭裕彤父子真金白銀入股蒙能,蒙能股價在一年內升超過50倍,市值近千億元。
不過,這位變身成蒙能大股東的內地商人劉承霖背景神秘,中港商界鮮有聽聞。當時傳媒透過公司註冊處文件揭發,劉承霖原來又稱劉熙奇。劉氏兩個不同的姓名,以同一組身份證號碼在香港公司註冊的文件出現。這位劉熙奇,來頭很大,九十年代末捲入內地一宗特大貪腐案,涉嫌向副市長、省長等多名高官行賄。劉熙奇被法院指為主要行賄人。受賄人或判死刑或坐牢,但劉得以全身而退。他在九十年代拿到香港身份證,重返內地做生意。
身份證號碼 起底線索
名字可轉,易容亦非難事,惟獨是八個位的身份證號碼難以改變,是辨別身份的重要資料。劉熙奇的背景,是判斷整個交易的可信度的重要指標。他的背景曝光後,有助小股東判斷蒙能交易的風險。其後蒙能的一些收購交易拖足數年都無法完成,開發中的煤礦遲遲未見出產,股價早已打回原形。
像蒙能神秘人物劉承霖般更改名字,在大陸,尤其在太子黨和高幹子弟當中,十分普遍,而且姓氏也可以改掉。若果立法會日後通過公司條例的附例修訂,限制公眾查閱董事地址及隱去部份身份證號碼,不但公眾難以辨證同名同姓的董事,更加無法找出這些改名換姓的神秘股東的真正身份。
蒙能的例子僅屬冰山一角。《紐約時報》報道溫家寶家族與平保(2318)千絲萬縷的關係,都是利用公司註冊處的文件,疏理出不為人知的利益關係。另一宗轟動一時的港聞,恒地(012)天匯樓盤涉嫌托市的風波亦然,記者也是依公司註冊處的資料重組原貌,揭發掃入多個天價單位的買家,原來是財力成疑的前DJ秦善文,事後天匯多個交易都撻定收場,天匯7萬元一方呎的天價,頓成泡影。
其實不但是本地及外國媒體,我曾經因工作關係,接觸過內地的企業情報公司,專責幫外商、機構投資者、會計師行做盡職審查。其中一項主要工作,就是追查內地生意夥伴做深入盡職調查,香港及大陸公司註冊的資料,往往成為判斷交易對手是否可靠的重要資訊。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公司註冊處原來要求在港註冊的有限公司,披露董事及股東的身份,但不少公司股東透過境外BVI公司持股,藉此手法避過公眾追查股東真正的身份。是故,董事身份證號碼、秘書公司身份、地址,往往是追查公司底細的剩餘線索。
維持公平 資訊要流通
私隱專員蔣任宏,日前指不應容許無限制查冊,其實過度誇大公司註冊處文件被利用的風險。買賣樓宇交易、婚姻註冊身份證號碼的紀錄任由公眾翻查,當中也牽涉大量身份證號碼。行入中環甲級商廈,動輒都要留底身份證號碼登記,身份證號碼的紀錄四處皆是。
我贊成David Webb所指,長遠而言,政府應該呼籲商界利用身份證以外的密碼,用於認證服務,而不是因噎廢食,處處阻攔公眾翻查資料。
在商業世界,種種曲折離奇、涉及股東知情權的金融交易,以至大陸高官的巨額資產關係網,還有中小企要了解生意夥伴的背景,其實都藏在公司註冊資料裏。香港作為金融中心,就要維持level playing field,保持資訊流通,董事八個位的身份證號碼,一字也不能少,查冊的透明度,一步也不能讓。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