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熱衷百老匯音樂劇的時候,印象最深刻的幾齣我都是在倫敦宮殿戲院看的,包括《耶穌基督超級明星》和《伊維黛》,後者當年首演真的一票難求,要不是一位牙醫朋友慷慨請客,毫無預謀的自由行者只能望門興嘆,大恩大德迄今未報。但這間戲院令我最難忘的卻是《悲慘世界》,時維八七年十一月,百忙中好不容易買到門票,結果坐在觀眾席只覺得劇名童叟無欺,散場後發誓從此戒掉戲癮,一夜之間化身百老匯柳下惠,任憑好此道者讚得天花龍鳳都不為所動。別以為一時受了刺激講過算數,直到零四年冬季《歡樂滿人間》搬上舞台,剛巧路過見到飛天保姆忽然心軟,我確實不曾涉足搬演這形式的歌台舞榭。零五年看的那齣《紅男綠女》,則與類型無關,專誠為捧伊雲麥葵哥場──以我當時對他的迷戀,縱使手執電話簿站在街市朗誦,都會依時依候入場聆聽。
這次把心一橫去看了《歌廳》,懵懵懂懂豪花六十幾鎊,不知道算不算老人痴呆症突發──既不是男一號Will Young粉絲,飾演莎莉寶斯的Michelle Ryan更加聞所未聞,甚至小時候非常喜愛的電影版,成長後也沒有重溫。銀幕刪掉了的原來是包租婆的幾首歌,咿咿哦哦教人昏昏欲睡,耳熟能詳的當然不及麗莎明妮莉經典演繹好聽,那些身壯力健的半裸舞蹈員雖然交足功課,卻一點都不性感,偶爾還帶來誤闖蠟像館的錯覺,如此浪費辛辛苦苦的台下十年功,簡直冇陰功。大合唱的《明天屬於我》是永遠不結痂的瘡疤,納粹青春黨員憧憬的燦爛前程,調子越節節上揚越罪過,非藍眼金髮的下等異族竟然跟着哼,政治意識太薄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