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隔山買牛遇難記 - 利世民

利字當頭:隔山買牛遇難記 - 利世民

有宗新聞,香港傳媒好像沒有太多報道。不知道為甚麼,香港不少做美股的節目,都很喜歡報道Caterpillar這間公司的股價。大家都只知道它們生產重型機械,在地盤工地也見到它們的工程機械。下星期一,Caterpillar將會公佈季度業績,不過在這之前,就已經事先張揚,要為剛剛進行的一宗收購全面撇賬。
Caterpillar去年6月收購的這間公司,叫做年代煤礦機電,曾經在香港的創業版掛牌(8043),撤消上市地位剛剛過了三個月。根據Caterpillar的公佈,這間年代煤礦機電一間在大陸的子公司「經年有預謀地進行不當的會計行為」。其實就不久之前,HP亦為收購英國的Autonomy大幅撇賬。HP那宗交易,現在還在調查中。接連有美國藍籌隔山買牛損手,究竟發生甚麼事?
資金泛濫,買賣難免兒戲;散戶如是,大戶亦如是。過去好一段日子,投機者都不用認真了解自己買回來的資產。此外,生意淡薄但競爭激烈,企業追逐增長也有點兒慌不擇路。
歸根結底,隔山買牛的最大障礙,就是資訊不對稱。奇怪是,這兩宗收購,不是在甚麼第三世界,而是發生在兩個最成熟的市場,資訊透明度應該夠高了吧。
如果沒有Caterpillar的收購,年代煤礦機電應該仍然在市場上吧。加強監管,可以令事件曝光嗎?說到底,年代煤礦機電之前被兩個美國商入股,然後轉售予Caterpillar,看來裏面還是大有文章。
股票市場的第一條監管防線,其實是信任專業操守。應該說,市場的基礎,就是建立在信任這兩個字上面。會計行業,本來就是責無旁貸。說到底,核數師要是未能反映企業會計制度的問題,那麼要核數師來做甚麼?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