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聯絡,手機不是我的首選工具。除非是男友,否則,我不會隨便打電話給人,再好的朋友也不例外。當人跟手機的關係變成「人在機在」時,基本上,只要不熄機,任何時候打電話給人,機主總會接聽,或者猶豫要不要接聽。聯絡方便的代價,是付出私人時間被入侵的代價。我不喜歡做入侵者。
我比較喜歡用文字跟人聯絡,不太熟的朋友用電郵,讓對方選擇幾時閱讀、幾時回覆,或者裝作收不到,不覆亦可。相熟朋友間,則WhatsApp是我首選的通訊工具。用WhatsApp的好處是,我可以知道對方閱讀了沒有,有時候,登入的時候發現對方也正在線上,就有了一種在某個空間相遇的竊喜。WhatsApp還顯示對方最後一次使用的時間,感覺有點像我去相熟的茶餐廳用餐,伙計告訴我,某個老友亦在此用餐,十分鐘前剛剛離開。座椅上似乎仍殘留對方的溫度。WhatsApp讓人享有單向聯絡的自在,卻同時提供雙向聯絡的互動。
泛泛之友,發訊息令我感覺自在,同是手機上的文字來往,「訊息」跟WhatsApp相比,又多了些距離感。「訊息」不會讓我們彼此知道對方是否也在線上,有「行蹤」未露的安全感。
電腦普及前,我們有過把心思化作文字、貼上郵票、塞入信箱,然後忐忑等待的快樂。現在都沒有了……方便的其中一個代價是令感覺變得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