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br>連任演說該寫甚麼 - 盧峯

國際Z世代:
連任演說該寫甚麼 - 盧峯

第一位在1月20日展開新任期的美國總統是1936年成功連任的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他在1937年1月20日發表的第二篇就職演說不像1933年"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演說那樣名垂千古,但演說同樣切中時弊,提醒美國政界及民眾「革命尚未成功,大家仍需努力」。
經過第一屆的四年任期,小羅斯福的新政(New Deal)已開始發揮作用,各項公共工程相繼落實,一度高達百分之二十五的失業率大幅下降至百分之十二左右,四年前籠罩整個美國的絕望與恐慌已基本消除。選民也因此讓小羅斯福大勝連任,民主黨同樣乘勢控制國會。換言之,小羅斯福正處於權力高峯,對自己及新政更是信心滿滿。而這篇演說清楚反映了他的自信與希望,反映了他對政府協助民眾脫困脫貧的信念。其中一段是這樣說的:
"In fact, in these last four years, we have made the exercise of all power more democratic; for we have begun to bring private autocratic powers into their proper subordination to the public's government. The legend that they were invincible—above and beyond the processes of a democracy—has been shattered."
(過去四年,我們實際上令社會更民主,因為我們令過去不受約束的私人勢力受到公眾監管,所謂私人勢力凌駕民主程序的神話也已被打破。)

羅斯福還說:
"The test of our progress is not whether we add more to the abundance of those who have much; it is whether we provide enough for those who have too little."
(讓富裕的人得到更多並非進步,真正的進步是讓匱乏的人得到飽足。)
對視羅斯福為楷模、同在1月20日開展新任期的奧巴馬而言,羅斯福的豪言壯語他只有羨慕的份兒,根本用不上,寫不出。儘管奧巴馬成功令美國避免跌入經濟蕭條的深淵,可沒有多少美國人歸功於他,也沒有太多人歸功於政府。相反,不少人覺得聯邦政府已變得太大,管得太多。此外,奧巴馬在大選贏得不算漂亮,民主黨也未能奪回國會兩院的控制權。不管想推甚麼政策包括槍械管制、削赤減債、開展基建,奧巴馬都需要爭取政治對手──共和黨的合作,弄得不好隨時面對一個又一個僵局,甚至一事無成。
2013的奧巴馬跟1937年的羅斯福實在有很大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