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Webb:阻投資者監察<br>限查冊損金融界 增貪污洗錢風險

David Webb:阻投資者監察
限查冊損金融界 增貪污洗錢風險

【惡法阻查冊】
【本報訊】政府修改《公司條例》限制公眾查閱公司董事的住址和身份證號碼,影響將延伸至金融界。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批評,新例下投資者難以核實董事身份,削弱對利益衝突和關聯交易的監察,長遠增加貪污和洗黑錢的風險。會計界日後核數程序亦變得繁複,事事要先向公司註冊處申請豁免,令時間和成本大增,港人引以為傲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或因惡法而逐漸褪色。 
記者:林偉聰 潘柏林

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早在兩年前政府諮詢時,已撰文反對遮蔽董事身份證號碼。他指身份證號碼是唯一準確辨識身份的工具,理應公開。因為辨識公司董事身份對投資者很重要,投資者須了解公司的董事有否與其他公司有關聯、業務上有否利益衝突,或有否利用上市公司董事身份為私人公司取得生意等。他以一個普通名字「陳偉強」為例,指香港同名同姓的情況普遍,甚至身份證首三個號碼亦有機會相同,質疑新例會造成混淆,「究竟董事是哪一個『陳偉強』?」

削弱金融中心地位

Webb指雖然上市公司均公開董事名單,但不足以讓公眾了解他們的身份。他指內地公司來港上市,港人投資者對擔任董事的內地人可能並不認識,而且內地不少人的名字僅得兩個字,同名同姓機會比港人更大。內地身份證號碼長達18個數字,新例將如何披露又確保能辨識身份,政府至今未有解釋。他認為限制查閱董事資料削弱公眾及傳媒的監察,長遠會增加貪污和被利用洗黑錢的風險,削弱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
政府就修例進行諮詢時,銀行公會已表明反對限查董事身份證號碼,認為披露有助監察洗黑錢活動,提高公司董事的問責;會計師公會認為董事公開資料方便監管機構、清盤人、及其他相關人士聯絡,合乎公眾利益,更建議當局對未申報住址的董事加強執法。

嚴重阻礙核數工作

立法會會計界議員梁繼昌表示,限制查冊亦將嚴重阻礙核數師工作;若核數前要向公司註冊處申請授權才能核實公司董事身份,估計會被行政程序拖延一星期。他指會計師行往往受聘於一個集團,但母公司旗下動輒有過百間子公司,會計師行與子公司又無直接聯繫,要逐一填表申請授權查資料,既拖慢核數效率,令公司註冊處行政成本上升,「公司註冊處係咪好得閒先?」
他指限查冊除拖累工作,更可能令會計師負上法律責任。全世界公司現時只有兩、三個結數日期,包括3月31日、11月30日和12月31日,根據公司法,核數師須在結算日後審核賬目,趕在股東大會時呈交審計賬目,一旦遲交要負上法律責任。他形容埋數時期要同時處理多間公司賬目,「趕幾百個死線,你要鋪排得好好,唔希望有任何延誤」。梁強調公開資料不等於侵犯私隱,董事管理一間公司,有責任讓公眾查閱其身份,開放查冊可保障公眾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