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外資的中國夢醒時分 - 丘亦生

金融雲端:外資的中國夢醒時分 - 丘亦生

「我們要強攻中國市場,這場仗冇得輸!」曾幾何時,這是不少外資CEO的豪情壯語,不過,內地龐大市場潛力的風光背後,總是暗藏殺機,沖昏頭腦、不知所進退者,隨時賠了夫人又折兵,最近又出現數宗警訊案例。

全球最大的建築和礦業機械生產商Caterpillar上周末公佈,去年6月收購並私有化的本港創業板公司年代煤機(前上市編號8043),原來存在廣泛的賬目問題,因此要為該宗8.9億美元的收購,作出5.8億美元的減值撥備,相當於其去年全年的一成盈利,亦意味Caterpillar當日起碼多付了兩倍價錢來收購。

靠收購攻華 得不償失

原來年代煤機主要業務的管理層,多年來有計劃地誇大盈利,但Caterpillar要到收購後幾個月,才發現實際存貨與賬目不符,因而展開調查。又一次叫人相信,收購時的盡職審查,把關作用不大。出事後Caterpillar負責內地的總裁已被撤換。幸好年代媒機已私有化,沒有小股東因此中招。
Caterpillar的教訓,正正是因為求勝心切,以為內地的資源需求強勁,希望盡快擴大在內地的市場佔有率,生怕錯失了這龐大商機(目前集團在內地的銷售僅佔整體3%),於是病急亂投醫,走捷徑收購這家生產煤礦開採設備的公司,誰料上了賊船而不自知。
被內地資源需求故事弄得人仰馬翻的,最近還有礦業巨企力拓,公司剛公佈要為2007年花380億美元收購的鋁生產商Alcan,再大幅撇賬100至110億美元,行政總裁即時被叮走。
力拓當日摸頂收購,同樣是中了內地增長的情花毒,以為城鎮化帶動的資源需求不得了,誰知中央於四萬億一役後,不敢再用這種大躍進式谷數法,刻意任由經濟放緩,但同時又以低息貸款及能源補貼扶助本地鋁生產商,令產能大量過剩,鋁價自2007年起不升反跌22%。
這情況不獨發生在鋁,其他原材料如焦煤等價格亦今非昔比,不講不知,據《華爾街日報》統計,去年至今已有最少20位大型礦企CEO或主管下台,必和必拓、英美資源、淡水河谷全部榜上有名,他們不是衰摸頂收購,就是投資了難有利可圖的高成本項目。

盲目擴張 有排交學費

這些本來都是身經百戰的老手,結果都一樣操之過急,低估風險,中了埋伏,要交掉數以百億美元計的學費。要在中國模式下賺錢,以為財雄勢大有着數的,只怕凶多吉少。
我想內地的企業,具有這種未來形勢大好的敢死隊精神的,更大有人在,他們盲目擴張,沒有考慮過內地經濟增長會有放慢的一日,若果沒有地方政府或中央各式各樣的吊鹽水政策支持,情況可能更惡劣。所以無論A股今次的鹹魚翻生有多紮實,放寬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後又吸引多少外來資金,都要記着,A股仍然是政策市。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