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旅發局料今年旅客誓破5,000萬大關,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昨稱,本港旅遊設施如酒店房有限,不排除以任何措施,限制旅客人數。有學者認為旅客尤其內地客過多已影響民生,但也有學者及旅遊業界擔心,草率限制旅客會破壞香港旅遊形象。
記者:翁煜雄
去年訪港旅客創4,850萬人次新高,按年升達16%,70%為內地客。據悉旅發局預算今年旅客再增,但因基數已大,加上經濟不明朗等因素,升幅放緩至6.5%左右,增至5,100萬至5,200萬人次。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昨出席電台節目稱,旅客續增,但本地旅遊設施雖有增加卻仍有限制,故當局望爭取「高增值」和「高消費」旅客,務求對香港不會造成過份負荷,新成立「會展及旅遊業」小組會探討改善旅遊產業。
被問及是否暗示擬採措施收窄旅客量,蘇錦樑稱不排除任何措施,持開放態度,「我哋喺2010年有4,200萬旅客,2012年已超過4,800萬,咁增長好大」。被追問是否有意減少自由行人數或限制一簽多行,他沒正面回應。
內地客量超社會負荷
浸大社會工作系講師邵家臻說,內地客量已超社會負荷,造成中港矛盾,若能透過簽證限制客量,望可減少有關問題,但承認全球人口流動頻仍,限制旅客與大趨勢背道而馳。
經濟學者關焯照說,若在旅客入境輕易設關卡,會破壞香港自由經濟體系及旅遊城市形象,「而且日後到你需要旅客時,人哋未必嚟」。他說內地客人均消費確漸下降,「但都唔可以話有錢先畀嚟㗎」。
他說當年引入自由行時,沒相應增加配套,才引發種種民生問題,現應全面檢討旅遊設施疏導旅客,甚至效法美加在遠離民區處建大型商場供旅客購物,「最啱一啲只係嚟買嘢嘅短途客。」
旅遊業議會主席胡兆英說,隨便限制旅客量或有負面影響,如若透過限制簽證,「其他地方包括越南都要簽證嚟㗎,只限制一個地方會唔會俾人話歧視呢?」
他認為當局應嚴厲執行入境條例打擊水貨客,若有人違反逗留條件便懲處。現時一年3,300萬名內地客中,約1,800萬人是即日來回,水貨客所佔有限,「好多嚟睇演唱會、買嘢」,不應一刀切取消一簽多行。
消息稱未聽聞當局擬限制旅客,而且特首雖聲言檢討一簽多行,但深圳市已稱無意限制深圳戶籍居民赴港次數,保安局也表明不會取消:「全世界政府都唔會明目張膽限制旅客,只係有唔公開嘅黑名單。想知政府點限制,會唔會又係齋噏緩和中港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