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美電器(493)自大股東黃光裕入獄以來幾歷風波,業務由盛轉衰。面對未來要繼續「燒銀錢」轉型打網購戰,集團終壯士斷臂,本月起陸續關閉黃光裕私人持有的全線6間香港分店,正式退出香港零售業務。由於香港分店不屬於上市公司,只透過管理合約由國美上市公司管理,分析員相信事件不會對上市公司財務構成影響。
記者:吳綺慧 陳新政
國美上市公司昨晚在港交所(388)發公告,指國美香港門店不屬於上市公司範圍內,故其營運將不會對公司財務構成影響。公司發言人接受本報查詢時,亦強調香港門店不屬於上市公司旗下,故不會就結業事宜作出任何評論。
港分店長期虧損
本報日前接獲消息,指國美進軍香港10年來,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累計金額達2億元,加上近年租金成本高企,香港分店更見經營困難,故北京總部決定「斬纜」止蝕,退出香港業務,更指這做法是獲黃光裕「獄中首肯」。
國美並非所有門店都屬於上市公司之內。04年黃光裕透過借殼將國美電器上市,當時留下了部份分店由私人持有,當中包括香港業務,以方便黃氏日後再注資抽水。不過,有關注資大計一直搞不成,國美母公司就與上市公司簽訂管理合約,把非上市門店交由上市公司管理,上市公司只會按比例收取服務費,每年上限為2.5億元(人民幣.下同)。
截至去年9月首三季度,國美就向母公司收取了約2億元服務費,佔其營業額比重為0.56%。國美上市公司共有1070間門店,而母公司則在中、港兩地擁有近630間非上市分店。
有中資零售分析員表示,由於母公司在香港的分店數目只得6間,加上不屬國美上市公司之內,國美只按銷售比重抽成,故對國美的財務影響可謂微乎其微。「從來香港業務只有象徵意義,以前國美好景時,喺香港蝕少少冇乜所謂,但現在首三季已蝕6.7億,相信非上市部份的營運更差。未來繼續要揼水搞網購的情況下,整合資源係合理做法。不過市場可能會憂慮,國美係咪經營不善,同黃家仲有冇財力支持公司轉型。」
股價短期或受累
尚乘財富策劃證券業務部總經理鄧聲興認為,國美香港結業,縱然不涉及上市公司,但這壞消息短期內或會對國美股價構成壓力。
市民意見
唔係特別平 溫小姐:
「我習慣去百老滙買嘢,好多年前都有喺國美買過電器,但最近都冇幫襯佢,因為好多嘢都公價,唔會特別平。」
唔信大陸嘢 蔡先生:
「國美裝潢同格調冇咁好,吸引唔到人。同埋始終係大陸牌子,香港人買嘢冇咁放心,我就冇喺國美買過電器。」
國美由盛轉衰事件簿
1987年:國美電器在北京成立
2002年
:黃光裕向詹培忠買入旗下的殼股京華自動化,改名中國鵬潤,經營地產
2003年:國美在香港旺角開設第一家海外門店
2004年
:中國鵬潤向黃光裕收購國美電器部份股權,借殼上市
2005至2008年:國美成為全國最大電器零售商,黃光裕3次當選中國首富
2008年11月:黃光裕因涉嫌賄賂與挪用資金被逮捕,國美停牌,陷入被供應商斷貨、資金斷層困境
2009年:國美引入貝恩為投資者,過渡難關
2010年:國美爆股東爭奪戰,黃光裕擬獄中奪權,同年黃光裕被判刑14年
2011年:黃光裕與貝恩和解,黃家重掌國美管理權
2012年:國美受網購打擊經營急速惡化,首三季合共蝕約6.87億元人民幣
2013年:撤出香港零售市場,6間分店將全線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