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觀點:盈利穩 A股勢反彈 - 鄧嘉南

摩根觀點:盈利穩 A股勢反彈 - 鄧嘉南

鑑於2012年環球經濟增長放緩,中國已被迫延後將經濟結構由投資轉型至消費主導的調整。部份投資者擔心,假如中國未能採取措施促進國民釋放積蓄及增加消費,就要面對經濟「硬着陸」風險。我們認為,投資者不應受到屬於較長期的宏觀轉型問題影響,而錯過了眼前中國股市所提供的投資價值。
對於中國來說,宏觀經濟再平衡,是指應減少倚賴固定資產投資作為增長的主要動力,轉而擴大私人消費的比重。但現實中,中國若要實現如此重大的需求轉變,就要在供應和資源運用方面的經濟結構作出相應調整,而有關調整將需時多年才能完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發表的中期分析報告亦指出,中國經濟或會由現在至2017年間逐步轉型。若試圖以較快的步伐轉型,將可能會損害中國經濟現時所依靠的主要增長動力。

補貼計劃難持久推行

為促進國內消費至佔整體經濟較大的比例,官方可以採取許多刺激措施,但效果卻難望持久。例如中央政府以補貼方式幫助農村居民購買消費耐用品,雖可在短期內刺激需求,但此類計劃若以持久而較大規模的方式推行,則未必可行。
同樣,通過一次過大幅提高工資,旨在讓勞工分享更多全國收入的措施,亦可能有損許多已習慣現行成本結構的大型企業及國企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甚至可能導致廣泛裁員及失業率上升。
另一種促進國內消費的建議,是政府帶頭改善保健、教育和社會保障,以公營代替私營提供這些項目,藉此間接刺激家庭消費。一項研究指出,中央政府每增加1%本地生產總值的開支在教育、保健和退休保障方面,就可望促使家庭儲蓄率下降1.25%。
短期內大家不應對此寄望過高。首先,雖然中國工人的社會保障和退休金制度已在近年擴大,但仍僅能提供部份保障,受益水平亦低。再者,中國不同家庭的儲蓄情況差別甚大,約50%工人沒有財務儲蓄,這些工人顯然需要加強儲蓄。
展望未來,中國仍有許多具生產性的固定資產投資機會,而中國宏觀結構轉型的過程將會循序漸進。在2013年,由於增長環境趨向穩定,中國股票的估值可望隨着盈利評級調整回穩而反彈,帶動市場造好。

鄧嘉南
摩根資產管理機構業務拓展總監
http://www.jpmorganam.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