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機會:揹30磅長短火 靚攝北方鳥

蘋機會:揹30磅長短火 靚攝北方鳥

冬正隆,當你還抱頭大睡,位處新界東北的塱原濕地卻熱鬧非常!這裏可是北方候鳥天堂,兼打雀英雄地!今天找來廿年鳥攝經驗的Tony Yu教路:「要捕捉雀鳥開餐及翱翔時最美一刻,還得揹上30餘磅長短火,如此耐力,非一般人能承受!」
記者:陳國輝 攝影:劉永發

黑臉琵鷺最珍貴

資深攝影師Tony Yu(余國林),從事商業攝影超過廿年,一直有開班授徒,也舉辦過生態攝影講座;至於在郊外打雀時,為避免嚇走雀鳥,他大多會坐着,並穿上迷彩衣作掩護。

喜歡打雀的發燒友,大抵可分為兩類:「一種人是志在集郵,也就是儲品種;而另一種人,則愛捕捉雀鳥生活的一點一滴,享受大自然。」實用與欣賞角度之間,Tony就選擇了後者。
每年十一月至二月,由於北方氣候寒冷,很多雀鳥會選擇飛來米埔、塱原過冬,一些受保護或瀕臨絕種的鳥類,便成一眾打雀英雄的「狩獵」對象:「一年四季,入冬就最熱鬧!例如一大群池鷺會從北方飛來,場面極壯觀;還有身形嬌小,當走在一起時會跳舞的反嘴鷸,十分可愛。當然,瀕臨絕種的黑臉琵鷺,亦會在此時抵港棲息,但留意每年僅有幾百隻,數量之少,能否遇上還要看運數!」
Tony還向拍友溫馨提示,寧靜環境及耐心等候固然重要,但你和我也無法控制的天氣因素,其實都有技巧:「例如遇上陰天,由於快門速度較慢、日照溫和,拍友便適合影一些靜態而富層次的照片;相反,當遇上猛烈的陽光,則適合拍攝快門速度高的動態畫面,例如雀鳥捕食一刻,或者空中翱翔等,但留意反差大是其缺點。」

2011年10月拍攝的太陽鳥,剛好為入冬時分。
600mm、 F5 、 1/1600s、
ISO2500、WB Auto

每年冬季,你都可在米埔拍攝到一大群的紅嘴鷗。
600mm、F6.3、1/1000s、ISO400、WB Auto

這類藍喉蜂虎,多喜歡靜待樹上覓食,因此較易捕捉其神態。
600mm、F5.6、1/1250s、ISO320、WB Auto

陽光猛烈時,可拍出蒼鷺捕食一刻的精彩畫面。
600mm、F11、1/400s、ISO3200、WB Auto

在城門谷公園能輕鬆拍攝紅嘴藍鵲的美態。

600mm、F11、1/400s、ISO1600、WB Auto

Tony話每年來港過冬的黑臉琵鷺,僅得幾百隻。

工具篇:600mm長炮搭雲台

既然作遠距離拍攝,長炮必屬指定武器!他的隨身裝備,包括一部Nikon D3S和一支600mm G鏡,另外專為打雀用的,還有俗稱雲台的鞦韆架,以及一個GPS裝置,重量達30磅:「由於機身加長鏡太重,如果想捕捉雀鳥的飛行美態,可借助雲台來追蹤高速移動物件;而GPS則用來記錄每一處拍攝雀鳥的位置。」
Tony話,一個人拎住30幾磅通山跑,的確相當辛苦,所以他建議初入門的玩家,不妨選購具追焦和高連拍性能的中型、軟型器材,再加上一支輕便腳架已經夠用。
然而,他再一次強調,器材只不過是輔助工具:「長鏡等於樂器,如果欠缺時間磨練,始終不會有好作品。」

除了揹住30多磅器材,他身上還有一部Nikon 1 V1細機。

裝上這個GPS定位系統,能記錄低拍攝地點和時間。

長炮以迷彩布料包住,目的只為方便隱藏在草叢間。

腳架上加裝一個雲台,方便快速移動鏡頭追蹤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