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兮樂所伏 - 林夕

苦兮樂所伏 - 林夕

有人說,香港人的娛樂,離不開即時性的、官能性的滿足,其實另有一種,叫苦中作樂,苦樂一體,徹底破除二元對立的障見,不知夠深度沒有?
比如說,日前施政報告答問大會裏,劉慧卿以元秋級聲量逼問:政改呢?梁特喝完一口水,不慌不忙語氣略帶沈鬱地答:20162017的選舉呢,我們仲有時間嘅。完畢,答的夠朝偉,劉元秋那個O嘴啊,就活脫脫周星星樣。把畫面輪迴重播,在氣盛傷肝前中不失為一道甜點。如果能幻想這問題出自愛梁恨晚的蔣元秋,問句會變成周董的名曲:「說好的幸福呢?」,便更快活得不知時日過。苦盡不見得甘來,可苦到絕望處,有小丑馬戲式的娛樂相生,樂兮苦所倚、苦兮樂所伏,時局至此今方信。
至於同志平權,何秀蘭一言點醒對傳說中逆向歧視的誇張恐慌與盲點。何請梁特澄清:即使反歧視立了法,有童話故事說王子與王子不會快樂生活下去、有父母反對子女同性戀,也不至於犯法,是也不是?梁特寧願背稿再背稿也迴避不答,何問:你驚緊乜?想梁特驚無神論政權也不會驚區區右翼教會的勢力,恐同囉,驚精力不足囉。施政報告最逗的地方,就是表明了偌大一政府,外加大量委員會,只能每期只做一兩件事,沒那麼迫切的,有關當局便以聽聽意見度日,例如劉江華仲有時間光支20萬月薪。不過,撐同志反歧視者不必失望,施政報告除了研究研究,又有經典補白:不說不代表不做,予人以無限遐想。即是說了想做會做的要研究如何做,不敢保證做到,沒說的又可能會做,說得滴水不漏滑不留手卻又什麼都沒到手,你說,這可笑程度,是否直逼反同志平權教會代表所言:「任何人生而平等,不會有任何人受到歧視,因此無須立法。」在哈哈哈大笑之後,為免出師未捷身先吐血死,唯有學習如快樂抗爭,繼續pretty happy and gay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