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雙非 變歧視港澳童<br>深圳讀書無津貼 家長斥:係咪一家人先

針對雙非 變歧視港澳童
深圳讀書無津貼 家長斥:係咪一家人先

【本報訊】為了遏止內地人來港產子,深圳市教育局從去年開始嚴禁官立中小學校接收港澳籍學童;而在民辦學校(即私立學校)就讀的港澳籍學童,亦得不到教育局每年5,000至6,000元人民幣(下同)的學費津貼,但台灣籍學童則獲豁免;有雙非學童家長及港人父母指,此政策有歧視港澳同胞之嫌。
記者:林熊 張軍 馮樂琳

內地推出遏止雙非學童政策,未來數年中港跨境學童勢必大增。

「點解台灣人就有得津貼,港澳同胞就冇?港澳台係咪一家人先?抑或歧視我哋港澳同胞?」五年前,為了方便照顧在深圳工作的丈夫,李太與現時11歲的女兒搬到深圳居住,由於官立學校要收取一筆近10萬元的贊助費,李太認為不值,便將女兒送到福田區的民辦學校耀華實驗學校就讀。
李太氣憤地說:「大陸成日講港澳台一家親,但就成日做分化港澳台嘅事情;如果冇就大家一齊冇,有乜理由台灣人就有,港澳人就冇呢?」

內地官指香港應預留學額

耀華是民辦的名校,設有中小學,主要招收非深圳戶籍的學童。小學學費每年1.2萬元,中學每年學費1.8萬元。從去年開始,深圳教育局對就讀民辦學校的每名小學生每年津貼5,000元;中學生則津貼6,000元;有關津貼本月初開始發放,台灣籍學童及內地合資格學童均可享受,但港澳及外國籍學童被摒除之列。
該校教務處周姓主任回應說:「津貼款項是教育局撥下來,學校只是執行;校方也曾替雙非家長申請,但均遭駁回。」他透露,該校約有30多名港籍學童,至於是否雙非則沒有細分。
對於港澳學生沒有教育津貼,大部份的耀華學校學生及家長均指不公平;該校初三的謝同學說:「班上一名姓林的雙非學童,因得不到津貼曾在班房大吵大鬧。」一名姓李的家長說:「政府的政策是針對雙非,所以很難講公不公平。」另一姓陳的家長更指,該項津貼學費款項,除了港澳及外籍學童沒有外,內地的超生學童(沒有准生證的)亦沒有資格申請。
福田區教育局負責人伍建中指,該政策就是針對雙非學童,中國政府不鼓勵內地人到香港產子;再者,在香港出生的雙非學童,香港政府亦早預留學額了,他們應該返回香港讀書。至於外國人因不是中國國民所以不能享受教育津貼;台灣則是中國的一部份加上沒有雙非問題,所以可享受政府的教育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