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上不時報道有人因生活不如意而放棄生命,有的為情、為工作、為家庭,讀到這些報道,我就不期然想起我的病人──小鍾,她年輕貌美,是一位鋼琴教師,在英國修畢音樂課程回港準備大展拳腳,怎料患上氣管癌,兩年前動過手術後以為已經康復,怎料瘤腫復發並惡化至壓住食道,令她食不下咽,食物只能咀嚼後就要吐出來,於我們來說,一個最自然不過的吞嚥動作,對她已是妄想。
病人仍可咀嚼已心足
小鍾留院兩個月期間,和病房的醫護人員熟絡了不少,我們有時都會忙裏偷閒跟她傾談,她的正面樂觀性格,對我們起了鼓舞作用。疾病的煎熬絲毫無損她對生命的熱誠,她常笑說雖然不能吞下食物,但上天仍厚待她,讓她可以用味蕾品嚐食物的味道。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也有不如意時,但相比之下,我們的愁苦,真的算不上甚麼。小鍾從無半句怨天尤人,天天提着她的營養點滴,偶爾用鼻子嗅嗅食物的香味,她就覺得心滿意足。
去年平安夜小鍾終於可以出院回家,那天天氣特別冷,病房的職員都一一叮囑她要好好保暖,不要着涼。她亦窩心地送上一張感謝卡,寫上住院兩個月的感受:「醫生宅心仁厚,處處為病人着想。對於我這個較罕有及複雜的病例,醫生從來沒有放棄過……我亦感謝病房護理團隊對我的悉心照顧及友善對待。你們的愛心及善心給予我很大的鼓勵。長達兩個月的住院日子,要接受不適與痛楚,並不容易。但有着你們,辛苦的感覺卻輕省,面對着生命,我仍會繼續努力生存下去。」
紙短情長,有甚麼比病人的真摯感言來得感動人心呢?這也是護理工作帶給我的最珍貴的回報。
撰文: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部門運作經理李惠貞
隔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