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四用:電腦的魔咒 - 蕭煒春

一心四用:電腦的魔咒 - 蕭煒春

上星期談到選購手提電話的煩惱,對家長而言,另一個同樣惱人的電子產品是電腦。隨着互聯網的光速普及,孩子們要追上時代發展,又或者是父母們怕他們在起跑線上落後於人,幼童接觸電腦的機會被推得越來越早。幼稚園以iPad授課作招徠,各種各樣學前產品也以電腦化作賣點,年紀小小的IT人模樣很可愛,但當他們進化成七、八歲的小孩,甚至是十一、二歲的青少年時,電腦的開啟聲音彷彿成了咒語,一開機、停不了。

小悠、小芊的學校標榜資訊科技教育,四年級起便替每個學生一人開啟一個電郵地址,學校與學生的對話,非人性化地通通經電郵傳遞;六年級開始更是每人一部MacBook,規定每天帶返學校,作為課堂上的主要學習工具;放學後要把MacBook帶回家中,因為不少功課也是經電腦處理。我相信不少家長曾有這樣的疑惑:孩子整天坐在電腦桌前,似乎在忙這忙那,功課卻又永遠都做不完。給大家分享兩則生活點滴,或可提供一些蛛絲馬迹。

因為早有部署,小悠的電腦雖然是擺放在她自己的房間內,但由於座位背向房門,電腦螢幕永遠是向着門口方向的。我在走廊來回往返,只要稍為留心,已可窺探她在電腦前搞甚麼鬼;雖然,一般而言,因為她已是一個中學生,做媽媽的還是想盡量放手,讓她自行處理自己的作息安排。某日她忙了一整天,功課還未做完,晚飯後繼續埋首於電腦桌前。我忍不住偷望了一下:電腦螢視右邊是文字檔案的視窗,估計是正進行的功課;左上角是YouTube頻道,正播放一套卡通片;左下角是google chat的方塊,她雙手飛快地按鍵,其實是在與同學閒聊;還有耳朵插着的headphone,正播放着One Direction的歌曲。若非一部MacBook實在昂貴,否則以我當時的怒火,是足以將它燒成灰燼的。
在家分心,在學校也好不了多少。鑑於小悠十分之大頭蝦,在她同意下,我擁有她學校電郵的密碼,以協助跟進一些非學科事務,譬如泳賽報名等。我有時在上午邊寫稿邊check電郵,好幾次,一按入google mail,即時彈出數個popup:「Hihi」、「It's boring」、「lol」,全部是正與小悠在同一個課室上課的同學。我們小時候在課堂上偷偷傾偈或傳紙仔,演變至今由google chat與skype chat代替,而且規模更龐大,即使半班學生邊上課邊開啟着電腦放肆「吹水」,老師也不容易發現,又或者,已經見怪不怪了。

如何讓子女正確使用電腦?理論有很多,實踐很困難。成長於21世紀的孩子,坐在家中已面對不少誘惑,學習專注較中英數等學科知識更為逼切。我家新近訂了一條家規:吃飯期間,飯桌上不准擺放電子產品。這其實是小芊衝着我經常手機不離手地檢視WhatsApp與電郵而來的,效果相當顯注,大家都專心吃飯以外,真正做到了閒話家常。如何打破互聯網帶來的魔咒?反而由小女兒教曉我,應該在適當時候還原基本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