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施壓奏效<br>業績靚爆鏡 金融股大勇

股東施壓奏效
業績靚爆鏡 金融股大勇

【本報綜合報道】本周已有五間大型美國銀行公佈去年第四季業績,包括富國、摩根大通、高盛、美國銀行以及花旗集團,多得銀行高層繼續變賣資產、重組業務以及削減成本,部份大行業績勝分析師預期,表現不俗。而去年成為表現最佳板塊之一的金融股,在股東的施壓下,料今年狀態可繼續大勇。

不過,即使金融機構賺錢能力恢復了不少,漂亮業績部份依然倚靠裁員等傳統的削支手法,但銀行為了繼續削減開支,分析相信銀行裁員潮會陸續有來。事實上,自金融海嘯發生後,銀行股東紛紛向管理層施壓,要求銀行更加顧及股東利益。
星級銀行分析師、FBR Capital Markets的米勒(Paul Miller)表示:「所有銀行的開支仍然太大,當中以美銀及花旗要再削減成本的難度最大。」

高盛擬增股東利潤

花旗及摩根士丹利日前已宣佈裁員1.1萬人及1600人,而不裁員的就要減薪。以高盛為例,該行宣佈與員工分享的收入比例減半至21%,是該行自1999年上市以來的第二低。高盛新上任的財務總監Harvey Schwartz在電話會議中,雖拒絕透露薪酬花紅佔收入的目標比例,但強調股東回報是最重要。
曾在大摩任財務主管、現於Berstein Research擔任分析師的欣茨(Brad Hintz)評論高盛此舉時坦言:「這很可能是華爾街史上首次,將銀行大部份的巨額利潤分予股東。」另一個令投資者追捧銀行股的原因,是板塊股值作然相對偏低。六大行的預測市盈率(P/E)介乎8.73倍至11.91倍,均較標普500接近15倍的市盈率為低。

花旗去季盈利增26%

美銀及花旗昨在美股開市前分別公佈業績,大行中僅剩下摩根士丹利,該行定於今日派成績表。由於美銀需檢討不當處理收樓個案及問題房貸令成本大增,拖累淨利潤按年大跌63%,錄7.32億美元,2011年同期錄19.9億美元。扣除一次性項目,每股盈利29美仙,高於市場預期的20美仙。
該行行政總裁莫伊尼漢(Brian Moynihan)自上任以來,一直着手處理前朝遺下的爛攤子,過程中出售600億美元資產。該行早前宣佈就有問題房貸與房利美和解,向房利美支付117億美元;另該行亦連同其他13間大型銀行,與監管機構達成和解,支付合共100億美元,賠償予被不當處理斷供收樓的業主。但莫伊尼漢表示,預期該行在2013年將有更強勁的增長。
另外,花旗去年第四季盈利則按年增加26%,錄得12億美元,2011年同期錄得9.56億美元,收入升5.8%至182億美元,但遜分析師預期的190億美元。美銀及花旗股價早段分別跌2.21%及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