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政府的長遠藍圖 - 范克

短視政府的長遠藍圖 - 范克

「行騙長官」梁振英首份施政報告終於發表,先不論他有否資格發表,但這份以「穩中求變,務實為民」為題的報告,在長達一百三十多分鐘的發佈會上,卻如林大輝所述,是「似務實又似務虛」。
實的是在處理殘疾人士等弱勢社群的問題上,有實則而具體的工作正在進行當中,例如為多個政府設施和公屋加裝無障礙設施,方便殘疾人士活動,這部份相信會令市民受落。
整份報告中,大致上可以分成兩部份,一部份為梁振英的施政理念和藍圖,而另一部份則是一些確實能夠在短期內解決社會問題的務實政策。有理念,又務實,看來的確比曾蔭權過往所發表的更加似樣,但仔細一看他的發展大計和藍圖,恐怕香港市民不會再對政府施政有任何幻想。
發佈會一開始,梁振英已經不停強調中港合作、共融、十二五等名詞,重申中港融合對香港的好處,意圖製造一個「背靠祖國」的假象,為之後中港經濟融合,例如金融發展局的成立等大計,提供一個龐大的舞台。有了經濟發展,就可以解決住屋需求,進而就能夠擴展扶貧工作,改善教育和醫療系統以及人口老化問題,一切看來順理成章。然而,若果報告當中缺少一國扶持,香港的經濟,難道就會崩潰,扶貧就不能繼續展開,教育和醫療就會一團糟?由此可見,這份報告的編排是別有用心,雖然曾蔭權任內的多份施政報告都有對中港關係着墨,但梁振英在這點上可謂更勝一籌。
這份報告更詭異的地方,在於政府根本不將香港人當人看待。新任特區政府多番強調,解決住屋需求是政府的首要任務,但住屋需求又可只是一間屋?實際上,住屋需求講求的不僅是單位尺寸或者數量多少,更重要的是配套問題和社區規劃。但政府在解決居住問題上,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有樓你就住」。對於在區內興建大量單位會否對該區的交通、運輸、公共設施的使用構成壓力,甚至就業問題,在房屋和土地供應上就似消失的一環,完全無視現實,又怎能夠解決問題?一份與現實脫節、短視的藍圖,再長遠都不可能實踐。
其實,真正導致社會衍生大量問題的最大成因,在於社會喪失向上的動力,而如果中港融合真的能夠解決此一重大難題,就不會在過去十五年不斷有惡化的趨勢。單純住屋問題已經顯示「假大空」時,更多例子實在不能盡錄,正如狗口長不出象牙,一個短視的政府又怎可能會有一份長遠目光的政策?

范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