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屍證報告 - 盧先亞

好不主席:屍證報告 - 盧先亞

那年的施政報告,剛好在金融海嘯爆發之後發表,打慣大鱷的行政長官,除了大派言辭定心丸外,亦同時宣佈成立一個由他主持的特別委員會。目的在於緊密監察環球金融市場的情勢發展,從而作出評估,以判斷金融海嘯對本港經濟和主要產業的影響。不但要協助香港度過難關,仲話要藉此發掘新的商機和提升本港競爭力喎,直頭講到係轉危為機、死而後生嗰隻。呢個就係只不過擾攘咗八個月,已因海嘯退潮而功成身退的「經濟機遇委員會(經機會)」的由來。

巧立名目 志在酬庸

據悉「經機會」前後開咗五次會,每次亦不過短短兩個鐘,皆因委員大多是政商猛人,時間寶貴。至於佢哋點樣暗裏發功,抵禦海嘯衝擊,我哋無從稽考,只係知道最終訂下香港未來發展的基調,亦即係所謂六大產業。其中包括:檢測和認證、醫療、創新科技、文化及創意、環保同埋教育。轉眼間,由該委員會留下遺言至今,已整整三年多時間,未知今日,政府在以上幾個範疇的發展,有乜嘢業績可作公告?當然,又係嗰句推諉:「上屆冇做嘢吖嘛!」
前事未忘,後事又嚟。CY喺施政報告講完將會成立由他領導(同當日貪曾親自督師的姿態一樣)的「經濟發展委員會(經發會)」後,昨日就公佈委員會的職能、運作模式和委員名單。首先職權範圍就是:「擴闊香港經濟基礎及促進香港經濟增長及發展的整體策略和政策提出前瞻性的方向……(呢句乜嘢中文嚟?)具體而言,檢視及確定有助香港經濟進一步發展的行業或行業群,及提議扶助相關產業發展所需的政策和其他支援措施。」
問題就係乜之前唔係已經「檢視及確定」咗嗰六大產業咩?就算係不認前朝,咁係咪都應該交代吓其中考量或原因,冇理由又係「有中生無」嘅嗰招「八萬五」。就當家陣要重新「檢視及確定」,但點解又已鎖定咗四項產業,呢次就係:「航運業」、「會展及旅遊業」、「製造、高新科技及文化創意產業」及「專業服務業」。兼且時間關係,已設轄下四個工作小組,而每個小組比起成個「經機會」都要人多勢眾,至於「份量」則不得而知。
到底因為「人多好辦事」或者根本只想巧立名目,整大份「贓」以酬庸,你話呢?另外坊間有戲謔CY的「研究功課」為「屍證報告」,本不為然。不過想起「偽首」鞭完曾屍,倒頭來還要借他的構想還魂,不禁對這位去任有一絲惋惜。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