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梁振英昨日的施政報告,最多着墨的「實事」,就是宣佈成立大量的局、委員會及專責小組,去「檢討」、「研究」各樣政策。其中今日將宣佈成立的金融發展局,早在去年初的競選政綱中已提出,可說是梁振英一早已堅持拍板落實的構思。
不過,這個CY的baby,已歷經蛻變,由最初傳出的版本,即效法新加坡淡馬錫的主權投資基金,到現在變成統籌業界出謀獻策的諮詢機構,角色自然不可同日而語。據講,金融發展局不會是一個法定機構,而會以有限公司的形式成立,以避過立法會這一難關,由於「冇人冇物」,資金來源及全職員工,均要向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金管局及證監會等監管機構打主意,揼心口捐輸。
這樣一個沒有法定權力、連資源也匱乏的發展局,或會令人覺得會流於大隻廣,難以發揮多大作用,畢竟港府歷來已為多個行業成立了發展局,如旅遊、港口、貿易、藝術及電影等,不論資源及人事編制均較金融發展局多得多,但成效參差兼且言人人殊。
中央睇實金融 角色吃重
再者,金融發展局的兩大工作——發展策略制訂及推廣工作,過去早由政府內的不同監管機構參與,港交所(388)剛剛還公佈了三年《戰略規劃》,密謀由現貨市場轉為全面的交易所。金融發展局此時插旗,不是重複建設嗎?它難道就會做得更出色嗎?我考慮過這些質疑,但我覺得,金融發展局絕非像其他委員會、專責小組一樣,只是CY用來分派政治酬庸、報答梁粉的hea爆場所。這個局開始時或許是無牙老虎,但我認為它的角色往後遠不止於此。
我之所以有這想法,一來因為金融業是香港經濟命脈之一,金融業界對政府的影響力,僅次於地產商,絕非幾個文化藝術團體、物流商可比。而且,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亦是中央最為看重的香港價值。
早前便有傳媒披露,金融發展局其實是由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倡議成立的,這個協會內有不少根正苗紅的高幹子弟、國企高層,梁振英與該會一直過從甚密,在參選特首前,已是協會顧問兼金主,梁公佈參選後,第一場競選演說便是在該會舉行。這個協會的前身,更是由國務院前總理朱鎔基的女兒朱燕來創辦,現任主席陳爽則是光大控股(165)執董兼行政總裁。
裏應外合 向監管機構施壓
中資在本地金融業,早已無孔不入,為公為私,都極需要有一個可以影響政策的平台。按本旨辦事的政務官,負有監管mandate的法定機構,從來不會全心相信「發展是硬道理」這套論述,面對內地排山倒海的規劃及發展訴求,有可能會成為阻力。金融發展局便可扮演與CY裏應外合的角色,向監管機構施壓。
業界組織與監管機構因發展起齟齬的例子時有發生,去年底便有上演,肩負弘揚倫敦金融中心的倫敦城,去年大力推動人民幣離岸業務,甚至在年底搞了一場大龍鳳論壇,席間一眾銀行家向英倫銀行施壓,要求它提供某些方便,但英倫銀行不為所動,表示它的職責是支持整個英國金融市場,而非便利個別市場的發展。
香港的監管機構能否有這種底氣,我有點懷疑,尤其經過國開行旗下證券公司無牌為港交所配股提供財務顧問服務一役,監管機構竟然想出各種各樣彆扭的理由為其開脫!
我衷心希望,金融發展局的首份策略報告,不會只充斥香港如何配合內地的金融政策、香港要如何被納入十二五規劃等等,地方金融辦味道濃於國際金融中心的論調。
丘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