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其中一項釋放土地供應措施,是要放寬、取消薄扶林及半山區的發展限制政策,令相關部門不再以交通負荷問題而否決發展申請。但這項政策其實間接益「自己友」,因為金主、恒隆主席陳啟宗在區內與心光盲人院暨學校申請重建豪宅多年均觸礁,今次放寬政策無異變相為挺梁地產商「開綠燈」。
薄扶林和半山區的限制出售新土地或修訂契約延期履行權行政措施,是一項於70年代落實的臨時措施,目的為控制該區的發展,直至交通及道路設施得到改善。政府消息稱,由於港島區近年落成多項交通基建,故研究日後相關地區發展申請只要符合地積比,不會再因交通負荷問題而否決。
事件或成數碼港翻版
薄扶林心光盲人院於在2007年以私人協約方式將重建權交給地產商恒隆發展,多年來向城規會申請更改土地用途,由「政府、機構或社區」轉為住宅用地,但多番因交通負荷、高度、重建選址及地積比等問題遭否決。城規會前年再度拒絕將土地改為住宅用途,惟決定把心光用地改劃用地為「綜合發展區」。若當局再指令放寬交通負荷的「禁令」,將令恒隆的重建豪宅項目更易上馬。
此外,施政報告提出鑽石山大磡村、前茶果嶺高嶺土礦場、前南丫島石礦場及安達臣道石礦場四個擬發展房屋土地,交由單一發展商發展,提供基建等設施,並負責興建其中的公私營房屋,預計可興建1.5萬個單位。政府消息透露,由單一發展商一力負責整個地區發展,然後規定公屋居屋交樓時間及交回政府管理,相信可節省時間,惟當局卻未有提供可節省多少時間。
經濟學者關焯照表示,由地產商負責整塊地皮的規劃基建發展,與過往做法不同,容易使人聯想到會是「數碼港」翻版,「諗清諗楚合作發展嘅條款,如果唔係就永遠俾人覺得係幫李澤楷嗰啲,只喺一啲地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