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際遇,很多時是一線之差。
如大清王朝選秀女,每三年一次由戶部主持,年齡限定14至16歲(到了清末參選秀女最小是11歲,大的可達20歲)旗人女子,必須先讓皇帝閱選。被看中的留牌子,沒選上就撂牌子──皇帝不要你才可以嫁人,如果沒經他閱選,斷不可私自結親。夠霸道的了。
選中的女孩,由答應、常在、貴人、嬪、妃、貴妃、皇貴妃,一步一步往上攀,皇后自是六宮之首,誠金字塔血淚史。其實能當上後宮佳麗升為妃嬪的只一部份,大多數沐不上聖恩,本來平等的,卻無端矮一截,成為妃嬪的使女了。
說「一線之差」,現實也如戲。《甄嬛傳》最初選角,除雍正外,就是「果郡王」為主角。中央戲曲學院老師張曉龍,長得俊俏溫文,教授古代禮儀還會編舞,誠理想人選──誰知敗在另一演員李東學手下,而「溫太醫」一角宮廷戲多找不到更適當的人,張有底子就被編派此得不到愛情的配角。
此劇火了,所有人也紅了。「溫太醫」近日在台灣人氣急升,也上電視教小燕姐他專長的古代禮儀了。幸好如此,才不會像落選秀女淪為使女那麼委屈,那麼不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