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進食未煮熟鯇魚片及豬肝,小心感染中華肝吸蟲再併發心臟疾病。東區醫院接獲一宗罕見病例,51歲男病人感染中華肝吸蟲後,引發身體異常反應,導致心包積水,因氣促及血壓急降入院,幸及時抽走積水保命。醫生呼籲市民打邊爐及食粥時,要確保帶有寄生蟲的高危食物配料已煮熟。
記者:梁麗兒
男病人有哮喘病史,因持續胸痛、氣促、脈搏及血壓下降,到東區醫院求診。心臟超聲波檢查發現有心包積水,需即時抽積水防止病情惡化。醫護人員在積水化驗中發現一種名為「嗜酸性粒細胞」的白血球細胞有異常。血液檢驗又顯示,此細胞數量比常人高出50%,再進行多項檢查,包括免疫系統及癌症等。發現病人同時有心臟血管收縮,要注射擴張血管藥物,改善血壓下降症狀。
接受抗生素治療
參與診治的東區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胡國樑表示,檢查後找到有兩個原因引致心包積水,包括病人糞便樣本找到中華肝吸蟲的蟲卵,顯示他感染此寄生蟲,繼而誘發體內免疫系統進行抵禦,令嗜酸性粒細胞增加,導致心包積水。惟病人已忘記病發前,曾否進食淡水魚或未煮熟的內臟,故感染途徑不明。院方曾翻查病人紀錄,發現約半年前他因哮喘病發入院時,嗜酸性粒細胞已上升,當時未察覺有其他異樣。
詳細的檢查更發現該病人患有名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綜合症」的免疫系統疾病,因免疫系統錯亂,致攻擊自身,令嗜酸性粒細胞數量大增。病人因而出現其他相關症狀,包括哮喘、濕疹及血管收縮等。幸好病人病發時立即入院治理,留醫兩星期,接受抗生素及類固醇治療後,已痊癒出院。男病人目前仍要接受心臟科、風濕科及血液科跟進病情。
胡國樑醫生又表示,此綜合症的患者,因心肌炎致死亡的風險比一般人高20%至30%,必須定期監察。他提醒前線醫護人員,如有類似求診個案,需深入了解病因,即使證實感染寄生蟲,也要嘗試找是否有其他可能性,及早作預防。此外,市民應避免進食未煮熟食物,減低感染中華肝吸蟲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