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重溫】
由科網巨人馬雲創立的阿里巴巴,07年挾內地科網概念來港上市,市值在上市當日即急升一倍,不僅成為當年「新股王」,更一度成為僅次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聯網企業。但上市六年僅曾兩次派息、及以與上市招股價同樣價格私有化,倘若由上市一直持貨至退市,阿里巴巴對投資者而言實際是一絲過眼雲煙。
阿里巴巴在07年11月以近百倍市盈率在港上市,更未有將最賺錢的支付寶及淘寶同時上市,集資116億的資金中,其中七成是馬雲等創辦人出售舊股,套現約80億元,但股份仍然獲得市場追捧,上市不足一個月已升至上市高位39.95元,較招股價13.5元升近兩倍。
股價原地踏步
不過,高估值上市使阿里巴巴在金融海嘯後,股價持續不振。至於淘寶、支付寶、淘寶商城等未上市業務,則繼續如日中天。直至馬雲去年將支付寶轉入私人名下公司,引發與雅虎間的爭拗,觸發阿里巴巴私有化,其私有化作價13.5元更與上市招股價相同,一眾六年間一直支持的投資者,實際賠上通脹代價,猶如南柯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