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本周二在糧食局科學研究院調研時,特地指城鎮化的核心是人,不可以造城,意味着不可強行因城鎮化而藥石亂投、大興土木。
政府開支須增20萬億
至於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1月9日在一個論壇上公開表示:「城鎮化發展政策規劃還正在研究廣泛徵求意見當中,短期內很難出台。」投資者如果還以為中央即將公佈規劃,推出40萬億投資,大大惠及基建、水泥股,分分鐘會捉錯路。
筆者有朋友在內地龍頭券商任職,去年11月曾為內地基金界路演城鎮化概念,他形容當時當時場面墟冚,連地下也坐滿。不過,一位內地基金大佬提出的問題就令他當時口啞啞:「你覺得地方政府的負債率到達什麼水平,城鎮化才會被叫停?」
該問題一語中的。所謂城鎮化,核心是將目前2.53億農民工的「市民化」,讓他們安居樂業,真正融入城市。按照社科院《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12)》的測算,每一位農民工要「市民化」,所需的公共支出至少要10萬元(人民幣.下同),要達到將2億農民工變成城市居民,內地政府增加的公共開支至少要20萬億。
「重人輕物」原則揀股
但地方政府何來財力?按照審計署統計,地方政府債務總額在2010年已達到10.7萬億元,有7個省債務餘額超過當年財政收入的100%。而這兩年來,地方債務危機一直未有紓緩,內地媒體估計,至今地方債總額已超過12萬億元,被認為有爆煲風險。
李克強剛發表講話,自然是要在人大開會前提早打預防針,避免地方政府大興土木,偏離他心目中的城鎮化方向。
內地政府既然無法為城鎮化使錢,所着力的,只能是一些軟件配套措施,例如戶籍和土地制度改革,而非大搞建設。投資者要買城鎮化概念股,應盡量按照「重人輕物」原則,更多關注內地增加龐大消費人口之後,所帶來的投資機遇,筆者將於稍後講解真正受惠的股份板塊。
記者:黃尹華
本欄逢周二至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