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知我與HMV「有過一手」,HMV出事,紛紛電郵問安。
HMV的事,我知的,不是特別多,有些也不能講。最早的記憶,應該是當年皇室堡的店,在戲院隔籬等人,通常約在HMV等,等久了也不怕悶,那時手機未能上網,去HMV試聽新歌,看看電影封底介紹,已經算是流動娛樂。多年後先知,原來英國的HMV,還有另一個品牌,專賣書。
HMV的主場是實體零售,最大的衝擊則來自網上。有兩道力,第一,是賣同一件貨,但網上賣。我第一份工,公司叫YesAsia,就是網上版HMV,上網訂貨,寄出實體貨品。網上買,好處是種類比實體店多,對某些人來說,會方便些。至於價錢,其實沒有特別原因會平,尤其要計埋郵費;Amazon賣得平,主要是蝕得起,你看Amazon從來少賺,上一季更是見紅。
貨品電子化 削弱舖頭功能
第二道力,是連貨品都電子了,唱片變成MP3,DVD變成MP4,貨品不再實體,實體店的功用又少了一層。變得最快是音樂,電影慢一些,始終檔案大,要上網速度配合,書也是慢一些,因為電子書的體驗,跟紙書分別很大。
兩道力加起來,是實體娛樂零售的完美風暴,乘勢而起的,是網上巨擘Amazon。HMV不是個別事件,之前較矚目的,是美國第二大實體書店Borders倒閉,中間還有一大堆較小型的結業,看之前幾年HMV的數字,生意時有增長,是成功例子,但其實是不斷有對手結業,生意被HMV吸納了,同一時間,個餅一直萎縮,當最後一個對手都死了,就剩下自己倒數,實體結業是必然,只是先後次序問題。
兩年多前,HMV還是在吞併階段,約傾合作,當時我去巴黎旅遊,順道搭火車到倫敦,在火車站跟HMV的總裁見面,他是高個子中年人,被邀加入HMV改革,那頓飯他閒話家常,講講自己前一晚看《哈利波特》首映,業務上講得不多,但聽起上來,對走網上的路,無論是HMV,或是賣書的Waterstones連鎖店品牌,都顯得頗有決心。
幾個月後,HMV成為了我們公司的大股東,回想起來,那是HMV走下坡前的最高點,之後每下愈況,我斷續見過那總裁幾次,每一次的面色,都比上一次難看,上新聞時,總是壞消息,大家也少問他HMV那邊的事情。後來為救亡,HMV把唯一賺錢的賣書業務Waterstones賣掉,不久就把所持我們公司的股票,轉讓給超市Sainsbury's。
歐美賣書賣碟 超市勝專店
在歐美,賣書賣碟,超市早超越專門店,這一浪,連最後的所謂high street品牌都倒下,有彈藥有實力跟Amazon等決鬥的,就是超市。
網上世界,公司有兩大類,一類是app,摸得夠快、夠準,些少資源也可以極速做大,如Angry Bird、Instagram。另一類是商店,要取貨入貨,要跟貨源講數搞關係,較難由幾個外行人小本搞起,而有現成生意往來的大公司,卻背着包袱,往往行得不夠快。Amazon雖財雄勢大,卻又能快速進步取悅顧客,是異數,加上Jeff Bezos才剛步入盛年,睇個勢,仲有排玩。
宋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