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年輕,嘖嘖稱奇從舅舅家到馬城中心,若錯過荷蘭這邊的公車,到路的另一邊……這另一邊,不一般,已屬比利時,國際公車往返荷比兩國,未轉用歐羅前,可任選荷幣或比幣。週末有空,舅舅開車過境到鄰國古老的中等大小古城Liege,我喜歡這裏,低地國家沒什麼山,里城有山,雖然不高,勝在起伏跌宕很有點風景層次。河邊的露天市場既長頗寬,他們着意活雞活魚,我醉心跳蚤市場的故衣,又便宜又獨特,那時還未流行Vintage衣着,30,40,甚至50年代的衣服結構跟今天的款多快餐時裝很不一樣,須另配活動領子的古風襯衫是當年至愛,白色的,條紋的,都是未有化學纖維前的純棉,折合加幣不過三,五元,寬寬鬆鬆隨風飄揚,那是我喜歡上古着的開心。
不論大舅小舅,對選擇故衣的少年外甥都包容,不問原由,我喜歡便好,態度跟父家上下親戚很不一樣。家族大,也很有點態度!其實外祖母跟祖父是不遠的堂姐弟,也可以很有態度,外公性情平和影響了母親的姊弟,唯獨我媽旗幟鮮明拒絕隨便遷就,直至年事已高。笑勸:好心溫柔,免得過,事事回應個是,大家都易過,人跟人啊,不過你𠱁吓我,我𠱁吓你……硬頸,又沒有獎,包括安慰獎!
多瑙河蕩去了那裏?只因今天從德國杜塞朵夫開車穿過荷蘭,途經馬城,轉入比利時,心口冒起幾分對故人的思念。馬城附近Limburg是荷比德三國間擁有山嶺丘陵的風景線,夏天旅遊事業尤其火旺,耳風過處,德語,法語,荷語,甚至英語不斷。這圈的居民語言天份特別好,尤其荷比兩小國國民,自少學習荷語,法語,德語,特別耍家要數英語,這國際通行passport,他們尊重,擁護,進行。都明白,爭取生存條件。隨歐盟成立,國界及貨幣進出通行無阻,國境出入毋須關卡謢照,引證John Lennon──Imagine。
每每經濟出現問題,政棍們擺姿勢放放聲氣:要脫離歐元區。空口講白話,講之嘛!多容易。
歐洲共同體成立過程困難重重,開口埋口就脫離得了?解散?若政經處理得宜,一塊的歐洲,出入的關卡消失了,移民局不見了,人們都精通起碼3種語言,相互溝通和弦。三國,七國也不一定亂,十三,廿三……國大同?原亦好事,卻方便了周邊東歐,中東近東,東南西北非,中南美,東南亞當然包括我們祖國一些不良份子進入,福利主義下新移民黑市民妹仔大過主人婆,好事被利用變壞事,更方便了好些開口埋口悲天憫人的政棍,歐洲不少城市原本完美,今天隱患處處,遊客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