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選時許下承諾 助市民「上車」<br>樓宇供應 地產霸權主導

競選時許下承諾 助市民「上車」
樓宇供應 地產霸權主導

梁振英首份施政報告主打房屋政策,推十招增加短中期房屋土地供應,包括將「政府、機構或社區」(GIC)及綠化地帶改劃住宅用途,預計2020年前可提供12.87萬個單位。不過新招一出,全城即掀反價封盤潮,業主與地產界形容「梁十招」遠水不能救近火,無力遏止樓市升溫。政府消息也承認,私樓短期供應量主導權在發展商,政府難以控制。
記者:譚靜雯 湯家明 林偉聰

為增加短中期房屋土地供應,施政報告提出十招覓地建屋,主要有四大方向,包括將36幅共27公頃的GIC用地改劃住宅用途、13幅共57公頃的綠化地帶也改為住宅用途,及16幅共30公頃工業用地也適宜作住宅用途,規劃署也會在短期內開展新一輪工業用地檢討。
政府也會透過行政措施,包括提高私人住宅項目發展密度、檢討土地行政程序,和批地及補地價等流程,將未落實土地用途的地方盡快改作房屋或其他發展,如天水圍112區用地。第三方面會透過市建局、港鐵等釋放土地建屋等。

新聞統籌專員鄧惠鈞昨請梁振英手持施政報告「擺甫士」,讓傳媒拍照。何家達攝

實質落成量低於曾蔭權時期

梁振英競選時高調承諾解決房屋問題,協助市民「上車」,但首份施政報告竟逃避提及每年公私營單位的總建屋量,只披露未來5年可興建7.5萬個公屋單位,及未來3至4年可提供約6.7萬個私樓單位,有別於上任特首曾蔭權每年的施政報告,都會提及公私營房屋總建屋量。
政府消息承認,未來2至3年無法即時增加公私營房屋供應,短期只可依賴私人市場,但強調過去半年已批出7,800個預售樓花申請,仍有1.2萬個申請有待審批。政府消息承認,私人住宅單位的具體供應量,取決於發展商賣樓進度,政府難以控制。若有發展商刻意囤積單位或托市,政府消息無正面回應有何對策,只強調會毫不猶豫出招助樓市平穩及健康發展。
有市場人士估計,梁振英政府在2012/13年度的公私營單位實質落成量僅1.9萬個,低於曾蔭權時期每年2.5萬個實際落成量,及3.5萬個建屋目標。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也指,梁振英雖然有增加土地供應政策,但未來3至4年的私樓供應量,與梁早前提出希望每年達到二萬個仍有距離,市場預期未來供應仍不足,樓價回落機會不大。

「樓價唔會因呢啲招數回落」

有地產界人士直指梁十招遠水不能救火,「將政府底牌攤晒出嚟,頴到盡都係得咁多土地,香港樓價唔會因為佢呢啲招數回落。」蕭先生一家四口正租住私樓,月入逾4萬元,既不能申請公屋,也不符合資格申請資助房屋;他批評施政報告未有交代對中產的協助,「我完全見唔到有咩幫到我哋,得個講字!」
經濟學者關焯照表示,短期內供不應求的事實不會改變,「我都唔知短期樓價究竟會升幾多,亦都唔識睇(個市)。」據他計算,過去連續6年,平均每年供應量均少於1.1萬個單位,遠低於正常2萬至2.5萬水平。政府所指未來有近13萬個單位供應,但基於很多會在土地改變用途中遇到刁難,最終供應必「打折」,「最樂觀都打八折」。

齊心一意,打救行騙長官梁振英 http://www.tomonews.net/game/bslapcy/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