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間餐廳26個座位圍着舞台一樣的開放式廚房,客人和廚師們只有咫尺距離,他們屏息靜氣地將醬汁像繪畫一樣畫到碟上、用鉗將瓜果薄片砌成一朵花,坐在前面連脈搏心跳都會隨廚師的手藝起伏跌宕。有時毫無保留的making of比起戲本身還要好看”
一走進Liberty Private Works就有種莫名的好感,我肯定那是源自我對open kitchen的癡戀。一碟雕琢完美的餸菜,要經過許多個工序步驟,牽涉幾多食材處理,安排有序、運作流暢的開放式廚房,像透一隻精密的陀飛輪,一分一秒的運行都是靠許多運作自如的零件推動,好看極了。這個馬蹄型開放式舞台裏面站着22歲的Ken、21歲的Dave、26歲的Jason,主廚舵手是27歲的Vicky,已經是最老那個了。
被送到這個開放式廚房的餸菜都進入了最後的製作階段,廚師們只會在這裏作plating,Vicky曾經在紐約的米芝蓮三星法國餐廳Daniel當廚師,他做的菜猶如French cuisine+contemporary art,擺盤正正是最精采的環節。只有24歲的餐廳經理Rock用導賞員一樣的口脗介紹第一道菜:「先吃那棵雪成冰一樣的紅梅清一下舌頭,魚子醬與海膽下面是spicy tuna tartrate,味比較濃烈,所以吃時連泡米一起吃,最後再吃左邊那棵中間釀了提子的冰龍眼,就可清一下味蕾迎接下一道菜。」就算只作裝飾用的橙醬都被廚師弄成大小均一如珍珠一樣美艷,面對這道好比當代藝術畫一樣的食物,實在捨不得吃。煙熏澳洲的White Pearl 蠔配慢煮三文魚,清新可喜,圍着的沙律菜,每片都像剛從樹上飄落,加入粉紅色蘿蔔汁的乳酪像片梅花,那個迷你洋薊像一條初生的小蟲,初春氣息活現碟上。甜品更大陣仗,經分子處理的士多啤梨脆雪葩配正正經經的雲呢拿雪糕,構成一幅會噴煙的藝術裝置。
數一數三個小時十道菜的tasting menu,每道菜內有最少十種以上的食材,都是由這四個小子弄出來的。Vicky說他堅持每星期更換一道菜,拿走了就永不重複,開業年多以來就只有一道spicy tuna tartrate一直沒拿掉,因為他在Daniel工作兩年期間,餐廳講究食物賣相,一片吞拿魚要切成完美形狀,他天天收起那些「多餘」會被棄掉的吞拿魚煮給員工吃,離開Daniel回港那日,同事們都說會掛念他做的吞拿魚,所以回流香港成為主廚可以創作菜式時,他就想起自己最拿手的吞拿魚了。
有怎樣的廚師就有怎樣的廚房。這裏並不圓滑也不老練,卻有澎湃的創意、無盡的活力、驚人的膽量……像一齣青春劇一樣教人回味。
【Liberty Private Works】
地址:中環士丹利街11號26樓
收費:十道菜tasting menu,每道菜已配餐酒,每位$800
記者:顏美鳳 攝影:黃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