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果你是低收入市民及貧困家庭,梁振英的施政報告給你的是一條貧窮線。若果你是輪候公屋的市民,你得到的是一張二○一八年後才兌現的期票,還要希望期票沒有變成空頭支票。若果你是大學畢業生或準大學畢業生,準備開展你的事業的話,你得到的是回內地就業的簡介及支援服務,若果你是嚮往鄉郊較悠閒生活的市民,你得到的是推土機帶來的滾滾沙塵,因為未來幾年多個鄉郊地區不是移山就是填海,不是推土就是把農地變成高樓。若果你想的是盡快落實一人一票雙普選,想的是一個真正公平的政制,梁振英施政報告給你的是一張白卷。
上面所提的並不是隨便選出的一些政策,而是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是市民最關注的事項,甚至梁振英自己也誇口要做實事解決這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可惜,他的施政報告或五年施政綱領沒有拿出甚麼實質的政策措施、方案解決問題,有的要不是職權範圍不清不楚的委員會就是望內地打卦,期望內地政府合作或給予優先;又或是遠至不能再遠的水,根本救不了近火。像這樣無方向、無策略、無實質政策的三無施政報告不但令人極度失望,不但令人憤怒,更令人感到梁振英是在蹉跎歲月,浪費時間。
就以被說成是首要、重中之重的房屋政策為例,梁振英說他的政策是協助基層上樓,鼓勵及協助中產階層置業,並為此大花篇幅羅列政府將在哪些地區加快開發土地,在哪些地區填海等。這樣的政策目標雖然空泛,但不能算錯。問題是施政報告根本沒有提出甚麼有效的方法協助基層市民加快上樓,根本沒有提出具體、可量度的指標讓市民知所期待。上屆政府至少提出三年上樓的保證,市民還可以根據這個承諾追究政府施政是否有效。梁振英的施政報告卻連這樣的目標也沒有,市民怎能有信心,怎能相信他呢?
此外,增加房屋供應及土地供應早在上屆政府後期已提出,當時的發展局長、現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已開始四處覓地,並規限發展商要增加中、小型住宅供應。可以說,昨天梁振英提出的五年建屋大計絕大部份是承接了上屆政府的遺產及功績,根本不能算是他的創見。更可笑的是,公屋供應真正有增加要到二○一八年才開始,先不說到時梁振英是否仍在台上貫徹政策,單是土地開發是否跟得上已是個大問號。只要規劃或土地改變用途有任何拖延,梁振英的建屋大計隨時變成一紙空談。
扶貧、經濟發展等重要課題更是不堪聞問,有關政策連方向式指標也欠奉,有的只是一個又一個委員會,例如扶貧委員會、經濟發展委員會、中醫中藥委員會、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某些委員會之下又再附設幾個小組。總之,處理這些深層次矛盾的策略就是多設幾個衙門,多設幾個委員會,多開幾個會;至於實際議題如全民退休保障、標準工時則連較清楚的表態也欠奉,這算是哪碼子的施政報告呢?
不過,最令人失望以至憤怒的還是梁振英視政制、政改問題如無物,更不要說推動落實雙普選。誰都知道,當前香港的管治危機及政治困局全因政制扭曲及不民主所致。小圈子選舉產生的特首根本沒有公信力及認受性處理社會爭議,把多數人的聲音變成少數的畸形立法會同樣難以有效擺平不同利益。只有盡快打通這兩個關節,真正落實雙普選,香港才有可能走得穩、走得遠,香港才有可能避免內耗與空轉。偏偏梁振英對這個深層次矛盾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更不打算有甚麼作為。這完全是失職失責的表現。
五年多前上任特首曾蔭權先生提出第三屆政府的首份施政報告,他同樣表明報告不是一年的計劃,而是五年的施政綱領。報告提出了大量具體政策指標及承諾,包括十大基建刺激經濟、訂立最低工資、發展醫療、教育等六大產業;減稅,實行十二年免費教育、全力推動雙普選……等。這些長遠方向及政策未必人人滿意或同意,但至少是在辦實事,至少對市民許下實質承諾,市民還可以監察及判斷政府有沒有履行承諾。梁振英的五年施政大計卻只有一大堆期票和一大堆委員會,根本沒有甚麼實際方向與承諾,甚至市民想要他問責也不可能。這樣的情況清楚說明,梁振英是個「冇料」、「冇橋」的特首,他懂的只是說謊和語言偽術。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