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排西九很熱鬧!
上月辦過幾個搖滾音樂節,今個月有第二屆《西九大戲棚》,由去年為期一周變三周,橫跨農曆新年。西九茹國烈說,香港的農曆年氣氛不夠,西九想辦的,是一個綜合性的農曆年節慶。登登登,戲棚開鑼囉!
記者:何兆彬 攝影:陳永威
農曆年氣氛差了
自去年12月起,西九變得很熱鬧,一個月內三個音樂節:文藝復興、Clockenflap、自由野,各有不同。去年《西九大戲棚》為期一星期,推出噱頭十足的$10場粵劇睇大老倌,開售即刻爆滿,今年大戲棚由1月30日起開始演出,為期達三個星期,橫跨過農曆新年,茹國烈:「其實從一開始,我想辦的就是一個充滿中國味道的新年節慶節目,因為香港現在的過年氣氛差了一點,但港人在農曆年其實很想找節目,如果西九要面向大眾的話,大戲棚就好應該做。」他的心目之中,大戲棚是「有戲睇,有嘢食」的節目,三星期內,茹國烈不期望人人買票進場(順帶一提,大戲棚將賣出12,000張門票,預期3-40,000人進場),但場內有檔攤賣食物、有手工藝攤檔、有展覽展出將來建好的西九戲曲中心模型(茹國烈特別提到西九做了一個App,可以睇到西九戲曲中心建成的模樣)等等,「即使大家沒有買票,也可以在這裏逛一個鐘,況且大戲棚的位置其實不在西九填海區,而在港鐵柯士甸站旁(即尖沙嘴消防局旁),這裏將來就是西九戲曲中心所處位置,今年戲曲中心地盤將動工,所以下屆不再可能在此舉辦了。」
中樂玩A-Cappella
去年有$10睇大老倌,今年不再,茹:「不可能長期賣此價格,我們會逐步貼近市場。今年節目期長達三周,節目類型分四種,價格各不同。一是大老倌的表演,共十場,全戲才賣$100、$150(按:據知票已賣了七成多),老人家還有半價;二是青年粵劇團,香港其實有不少年輕人入行做粵劇,他們表演的是折子戲,全部免費;三是音樂表演,對我來說,西九大戲棚不應該只有大戲的,戲棚就像英國的Tent(蓬)一樣,我們還可以在戲棚內有其他表演,這些表演可以闊一點,我希望大戲棚能發展成文化節慶,我們找來了趙伯承、SIU2做表演,前者會用中國樂器,而後者的音樂本來就是中西共融的,此外,我們還有A-Cappella中式音樂表演,這些音樂表演都是免費的,只須屆時Walk in就可欣賞;四是舞蹈,我們找來香港舞蹈團做了一個中國舞表演,這也是免費的。」有讀者會問,這麼多免費節目,錢從何來?「政府在西九項目上,一次過撥款216億,這包括了所有建設及營運的費用。當西九全面建好後,收入就要靠租金及物業等賺取,而不論是《自由野音樂節》、下一屆的《西九大戲棚》,都會慢慢貼近市場,這些節目也會開始找贊助商了。叫茹老闆推介節目,他說:「大老倌表演不用我多推介,大家都會買票。我會推介三個重點,一是A-Cappella,二是我們特別做的西九大戲棚App、三是SIU2的表演,一、三兩項是今年新加的音樂項目,希望大眾會受落。」說得明白,大老倌$150大家也爭住睇,撲唔到飛,不妨捧下其他場啦!
新秀阿威:決定入行就要賺到錢
粵劇新人要上位就較艱難,西九大戲棚的新人表演,全部免費入場。記得幾個月前記者訪問變身為粵劇訓練中心的油麻地戲院,羅家英汪阿姐都說,西九戲曲中心再過幾年就建好,現時密鑼緊鼓訓練新人,屆時就要當中跑出超級巨星!記者在大戲棚開幕前再走訪一男一女兩位粵劇新秀,女的叫王潔清,男的叫黎耀威。採訪當日他們剛好在油麻地戲院演出《帝女花》,清清演長平公主,阿威演周忠。威:「01年我開始收人工做戲,當初是兼職的。我大學讀中文系,畢業後就直接進粵劇界工作了。」黎耀威今年才28歲,入行已11年,資歷深,「這幾年做粵劇的人收入是好了點,但當然是吃不飽,但又餓不死的那種。」阿威一早就決意要在粵劇界發展,他是文千歲入室弟子:「07年大師兄帶我上去,原來當年師傅(文千歲)說想教一些新人,講明只求傳承,不收費用的,結果我就上了去學習,幾年下來,我除了學戲,又跟師傅講波講相機,相處融洽,師母就說收我為入室弟子了。」阿威也感受到老前輩們這幾年對傳承後輩急切性:「這幾年,很明顯地感受到前輩們想交接得圓滿一點,但他們再急,也得看我們自己努力。」雖然如此,其實師傅常叫他轉行:「佢成日話,男仔30歲搞唔掂就轉行喇,但其實我沒甚麼壓力。我出身草根,雖然也有經濟壓力,但家人也沒有辦法控制我呀!哈哈!但是我常提醒自己,除非不入這一行,否則我一直要賺到錢,不然家人會認為你入錯行。所以我自20歲後就沒有再在家中拿過一分一毫了。」阿威從沒有從事過其他行業,問他喜歡粵劇甚麼?他說:「十幾年前問我,我還會回答你:靚囉、夠嘈、得意、鑼鼓好聽……但把老婆娶回家十幾年了,如今你再問我愛老婆甚麼,我可不曉得答你了。」這晚他在油麻地演《帝女花》演周忠,多在油麻地以外演戲的他說,與大老倌演戲是「跟勁人碰碰功力自然會長」,而跟同輩演又是另一種體驗。
談《西九大戲棚》,阿威去年也有演出。記者不曉得戲棚跟戲院有何分別,這方面請教他就對了,因為他從小就在戲棚看戲:「最初接觸大戲,是六歲左右,跟媽媽去布袋澳的戲棚看神功戲。戲棚與戲院演出頗有分別,戲院內的演出比較商業化,規模也較大,氣氛比較嚴肅,至於戲棚則多是地方出錢請劇團去的,氣氛較亙動,演出較放,可以講笑話!」
清清:做粵劇要儲衫
至於清清,她兩歲就喜歡上大戲:「因為住離島,自小看神功戲,後來學戲,中三遇上梁森兒來學校做粵劇推廣,就開始跟她學,她也沒收我學費。」大學時她讀社工系,一邊讀一邊玩,畢業後本想讀演藝學院粵劇系,但一次演出《白蛇傳之盜草》,因一個動作受了重傷,放棄了讀粵劇,出來工作了,畢業後身體漸漸恢復,心中仍有團火,又辭掉工作,延續舊夢去演藝讀粵劇。如此兜兜轉轉,四年後畢業剛好遇上政府資助的青苗粵劇團,「它有基本津貼,又有培訓及演出機會。我自己是幸運的,參演的機會頗多,如今也頗多機會演第二花旦(配角)。」09年她全力投身粵劇,但其實家人一直不贊成,「最初入演藝讀書,父母都不大贊成,但兩個姐姐認為『人生有目標』很好,很支持我!其實家人只是擔心我辛苦,我們這些新人沒有能力請『衣箱』(助手),每個演出不同衣衫要進出貨倉拎衫,熨衫要自己熨,夏天會中暑,冬天會冷病。但經過這麼多年,如今姐姐跟父母都有來看我演出。」父母支持,大老倌又肯教,清清認為自己是幸運的,但苦仍得吃,「在粵劇界,戲服是跟人的,要上位先得有戲服。做粵劇演員收入其實可以,但得留一筆錢來買戲服,而且它們越來越貴,我記得六年前一套公主衫是¥3,000,現在是¥7,800,況且人民幣大幅升值了。但觀眾的層面方面,近年也多了粵劇推廣,從前到中學做推廣,中學生一聽見粵劇就『關門』了,但如今接受程度好得多了。」清清除了演戲,更自組「青草地粵劇工作室」,自己搞創作。「我們的未來,要看放多少時間下去,每次都做好演出,將來有西九又如何,如果自己做得不好,給我紅館也沒意思。要累積觀眾很難,但我們知道要失去一個觀眾,實在很容易!」
西九大戲棚:
日期:1月30日-2月16日
地點:西九文化區(廣東道消防局側,未來戲曲中心所在)
節目查詢:2200 0096
票務查詢:2734 9009
信用卡電話購票:2111 5999
網址: http://www.bambootheatre.wkcda.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