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專業程度大不如前

音樂專業程度大不如前

【特稿】
英國HMV在香港及新加坡共有八間分店,去年上半年營運虧損按年增加一倍至40萬英鎊(498萬港元),平均每間分店約蝕60萬港元。有音樂人及唱片舖老闆認為HMV近年為救亡兼賣其他產品,難免顧此失彼,音樂專業程度不如前,「在唱片舖散步才是正經事」的年代不再。

「店員連歌手名都唔識」

英國HMV分店曾偏佈多國,現只剩香港及新加坡,日本HMV等已出售。HMV 94年登陸銅鑼灣皇室堡,四層的尖沙嘴分店更曾是全港最大唱片店,但已搬遷,全港現有六間分店。
「以前好鍾意行HMV。」旺角另類唱片店Zoo Records老闆楊仔說,HMV當年以專業態度經營,「CD會有張紙仔貼住,係店員寫嘅心得。」他更指HMV早年更曾在分店播放電台音樂頻道。
他說,HMV近年為幫補收入兼賣其他產品,「CD已經唔係重點」,店員音樂知識也稍遜,「有啲連歌手名都唔識。可能音樂人性格古怪,大公司漸漸唔肯請,寧願請識英文就得。」HMV現也少為顧客代訂冷門唱片,「都好,畀咗機會我哋細舖。」
音樂人周博賢坦言現已少逛HMV,「去到最當眼嘅都係見到耳筒。」他說唱片舖尤其在住宅區的都紛紛結業,情況未必與英國盡相同,因本地iTunes等合法下載其實未普及,最致命仍是非法下載。楊仔認為現時年輕人不追求生活質素,CD音質比下載的再好也沒用。Sky Music老闆阿威則認為,除了租金,樂壇質素下降也是死因。他說只有好歌才能挽救業界,「好似My little Airport冇乜宣傳都賣得唔錯。」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