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br>首相的難題 - 盧峯

國際Z世代︰
首相的難題 - 盧峯

最困擾當代英國首相的問題不是經濟不景,也不是教育或移民問題,而是歐洲一體化問題,是英國在歐盟的地位與角色問題。遠的不說,單是前首相戴卓爾夫人就被歐洲問題弄得焦頭爛額。她的內閣成員中親歐派跟疑歐派勢均力敵,但經濟現實特別是歐盟市場一體化的吸引力令鐵娘子不得不低頭,同意加快經濟融合。可是在她心目中,英國國家主權才是至高無上的,歐盟不過是工具,她更後悔融合的步伐太快太急,在任後期,她一一撤換親歐派大臣包括老同志副首相賀維。可惜鐵娘子太低估親歐派在黨內的力量,他們以戴卓爾夫人太專斷及不解民情為藉口,挑戰她的黨領袖職位,最終成功令她黯然下台。
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同屬保守黨的首相卡梅倫又要面對歐盟這個難題。這一回發難的是黨內及公眾中的疑歐派。他們對歐元區出現的種種爭端及難題深惡痛絕,對歐元區幾個核心國及歐洲委員會借危機進一步推動歐洲經濟金融一體化更是戒懼非常,認為整個過程將令權力進一步集中到歐盟總部之手,成員國難以控制。在他們的巨大壓力下,英國政府拒絕簽署去年底歐盟提出的財政同盟協議,成為歐盟二十七個成員國中極少數的例外(另一個是捷克)。

到最近壓力更大,不管黨內及民間都有人要求英國該退出歐盟,認為歐盟其他成員國正大步邁向「歐洲合眾國」(United State of Europe),把大量權力集中到歐盟總部布魯塞爾手中。他們認為,為保英國的主權,為免捲進歐盟的渾水,英國倒不如抽身而出,像瑞士那樣逍遙自在更好。
只是,反對英國退出歐盟的力量同樣強大,除了原本的親歐派以外,還要加上英國商界及工會。對商界而言,英國本土經濟規模太少,退出歐盟的話將失去對外資的吸引力,甚至可能令一心打入歐盟市場的企業大規模撤離。工會方面則認同歐盟在社會福利及勞工保障的政策,認為退出可能削弱英國工人的權利。
不過,最大的壓力其實來自國外。美國政府已率先表態希望英國留在歐盟,好讓歐盟保持強大及在世界事務上發揮更大影響力。這樣的表態不難理解,英國是美國在歐盟內最忠實的盟友,可以確保美國在歐盟的影響力。歐盟大國包括德國也公開呼籲英國留在歐盟,以免造成混亂及削弱歐盟的影響力。
在內外拉扯下,卡梅倫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左右做人難的局面,甚至像鐵娘子那樣最終在歐洲事務上摔跤,失落首相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