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鐘情大半生

BIG SPENDER:鐘情大半生

【COLLECTOR】

七十九歲的梅強年是古董鐘錶界的老大哥,憑積累半生的鑑賞力,走遍歐洲大小拍賣會搜羅稀有的古董鐘錶。從前的澳督高斯達收藏一隻瑞士製造的萬年曆18K金懷錶,背面顯示七個國家的時間,這隻產於1900年的錶就是由梅強年賣給他的。九七香港回歸前一晚,何鴻燊於瑪麗醫院60周年慈善晚宴上,花100萬投得兩隻鑲有三顆鑽石的18K金月球錶及22K金幣錶都是由梅強年捐出的,他說:「這兩隻錶應該升值逾十倍了。」對於能反映當年工藝的鐘錶他份外鍾情,百多年前的地球儀時計、二百多年的芝麻鏈技術,他的藏品就是一頁鐘錶歷史。

記者:冉藹莉 攝影:黃偉傑

19世紀末
法國大理石鐘
 
法國製造大理石鐘,以鑰匙調校時間,估計約1890年生產。有一個18K金小天使搖擺裝飾,一般搖擺裝飾左右晃動,但它為前後搖擺。

古董地球儀時計 
在拍賣會上曾經見過二十多個類似的地球儀,但梅強年約十年前卻花上三隻價值不菲的Patek Phillip把這個地球儀換回來。因為這個達一百年歷史的古董地球儀時計特別之處,在於出產於法國,並以法文刻畫出世界各地名稱,地球儀會悄悄地隨着時間而移動。

梅強年是上海世界古董錶藝術研究院院長,兒子梅碩恒是副院長。他對訪問有個堅持,每次都只談新近的收藏;曾經曝光的,不會再舊調重彈,自十多歲起就加入鐘錶業,成為聞名的古董鑑賞兼收藏家,一生都沒離開過鐘錶界,古董鐘錶既是他的事業又是最大的興趣。今次訪問,他專程把剛剛從安帝古倫(Antiquorum)拍賣行投得的懷錶展示給記者。「我今天把鐘錶拍賣回來,整個過程都是考眼光,要有一定的主觀與實力,比起一張紙的股票較有實質保險。」他最自豪的一次經驗是花三十萬元購買一籮近二百隻的鐘錶回來,其中一隻卻以高達一百萬元的價值轉售。
靠的既是眼光也是練歷。三十年代生於澳門的梅強年,二戰時期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他跟隨家人移居香港,經歷過「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那時他家住上環水坑口,經常在附近鐘錶店與老師傅樂叔聊天,樂叔就成了他第一位鐘錶維修的師傅。二十歲時就跟隨一個猶太鐘錶商人周遊列國,到製錶歷史悠久的國家,德、法、瑞士、西歐、蘇聯及希臘做買賣。歐洲對鐘錶鑑證的水平要求特別高,能稱鐘錶鑑證家的都必須通過考試,梅強年就在瑞士參加過歐洲古董鐘錶鑑證專家的考核。「六個考官為公平,在考試場地擺設五千隻名錶,其中一隻為仿錶。」梅強年只花上九分鐘便找到仿錶,由那刻起就是他的古董鐘錶事業的開始。
由始至終他都牢記猶太人恩師的教導,「用錢買不到的東西才收藏;用錢買到的則用來做生意。」

20世紀初
英國鎏金上鏈鐘
 
上鏈運作技術估計約1930年出品,在英國製造,以塘瓷及精緻的中國刺繡做鐘面,四周用人手打造鎏金及紐紋裝飾,外形美輪美奐。

1810年芝麻鏈懷錶 
小男孩在櫻花樹幹上吹着笛子,懷錶用珍珠圍邊,約有200年歷史,用早期鐘錶的芝麻鏈傳動技術,精密的技術和大量手工將細如髮絲的配件組成,製造及維修技術要求極高,現代鐘錶很少再使用這技術。梅強年最近以三萬元拍賣回來,但現價市值已經達到十萬元。

Longines
紅琺瑯鑽石古董錶
 
1832年在瑞士城鎮索伊米亞創立的浪琴手錶,為紀念1889年於法國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出產一隻紅琺瑯上佈滿手打鑽石的古董錶,配以深啡色的皮盒,味道十足。

名錶藏倫敦寶庫

連他自己都未能確定自己收藏了多少隻鐘錶,只知道古董鐘錶像酒一樣要避免放在過度潮濕、高溫、陰冷之處。他的鐘錶收藏分佈世界各地的保險箱,其中一個位於英國倫敦Harrods百貨的地庫,這個保險庫屬Harrods最古老的部份,由Harrods提供管理,專為全世界的收藏家擺放珍品,不論是鐘錶、珠寶或金條等,保險警鐘直撥倫敦警察廳。梅強年經會員介紹,證明其珍藏的來源才有資格租用這批建於1896年的保險箱。保險箱有不同的尺碼,梅強年就擁有一個近三呎高似雪櫃般大的保險箱,一個月租金要一百英鎊(約$1380)。

80年代,梅強年與拍賣行安帝古倫當時主席Osvaldo Patrizzi(左二)、鑑賞家張漢杰(左一)及瑞士懷錶鑑證專家Jean-Claude Sabrier(右)留影。

97年回歸前一晚,前港督彭定康在上任主持瑪麗醫院60周年慈善晚宴,梅強年當時捐出兩隻名錶,由何鴻燊以100萬元投得。

勞力士系列

1920年代
手錶上除了時分面盤外,下面還有一個獨立秒針面盤。方便醫護人員以每秒的時計測量病人脈搏。18K金打造的長方橋形玻璃錶殼、以千度烤製的藍鋼針、側面的專利扣,每一件零件都是原裝。二十年代約售三千元,時至今天已價值逾十八萬元。

1930年代
三十年代的勞力士第一款女裝蠔式手上鏈自動腕錶,俗稱為「金棺材」,皆因呈圓形隆起的底殼可以整個開出來,細三針,1931年後標誌已轉為皇冠。出廠時約二千美金,近年從拍賣行以近五千元美金購入,現今大概價值逾十萬港元。

1950年代
勞力士中裝腕錶,Boy-size,細三針,上鏈自動,錶面採用膠製,並以金鋼包圍腕錶。

1960年代
Cellini長方形腕錶,上下金邊包框着細小方形的面盤。

1970年代
梅強年平日帶着的勞力士超薄Cellini腕錶,呈六角形,配上啡色鱷魚皮錶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