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難聆訊】
【本報訊】十.一海難最少28名死者無穿救生衣,船上救生設備再成為焦點。港燈昨安排海事部門最高負責人鄭祖瀛作供。調查委員會質疑南丫四號上層甲板沒有救生衣,結果部份死者返回船艙被困致死,船上又缺兒童救生衣。鄭則將責任推向海泰號,稱對方高速撞向南丫四號,是快速沉船的主要原因。
記者:鄭啟源 麥志榮
港燈發電科總經理鄭祖瀛昨先發聲明指,留意到調查委員會希望了解船隊運作,主動出席聆訊交代問題。鄭作供指港燈一直有書面安全及健康政策,並因不同崗位的工作範疇,有各自安全職責說明。發電科屬下海事組亦有為船長、水手等崗位,制訂標準工作指引,當中包括各自安全責任,如船長要指示船員向乘客示範救生衣穿着方法,及每周檢查救生衣等。
多番迴避安全疑問
多名倖存者曾指港燈在撞船當日,未有安排人員介紹救生衣使用方法。鄭祖瀛承認有關情況,但指船上已貼有示意圖教乘客如何使用救生衣,又指南丫四號主要接載來往南丫島發電廠上班的港燈員工,對救生衣熟悉,並已規定船員每月會有一次救生衣使用示範,以及應急逃生演練。過去五年海事組屬下三艘船隻,未曾發生任何意外及違反海事條例事件,航員紀律紀錄良好。
委員會代表律師綜合證人供詞提出質疑指,南丫四號上層甲板欠缺救生衣,事發後很多乘客因返回船艙尋找救生衣,結果最終被困致死,認為港燈救生衣擺放位置有問題,又質疑鄭明知事發當日有小童參加煙花團,為何未特別在船上安排兒童救生衣。
惟鄭祖瀛卻多番迴避委員會提出的安全疑問,他未有正面回應乘客是否因返回船艙取救生衣致死,反指海泰船撞向南丫四號,令四號快速沉沒才是事故主因。至於救生設備擺放位置,則是造船商財利船廠的設計責任,上層甲板已放有救生圈和救生筏,足夠船上人士使用。他又指船廠及海事處在意外前,從未提出兒童救生衣的問題,牌照也無相關規定,即使欠缺兒童救生衣,照樣能夠年年續牌,但已作改善。
鄭續稱,港燈事後已展開內部調查,現大幅削減發電廠參觀名額,更謝絕15歲以下兒童參觀。今年新投入服務的兩艘客船會有27項改善措施,包括使用新款扣帶式救生衣,取代綁帶式救生衣,同時設兒童救生衣;坐椅則採用高速船規格,安裝更穩固。不過現時仍使用的南丫二號,因即將退役,不打算更新救生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