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政府上台後動作多多,變動幅度甚大,單是日圓跌勢已非常矚目。大選前每百日圓可兌10港元,到現在每百日圓只兌不足8.8港元,跌幅高達百分之十二。由於自民黨政府已明言央行新總裁必須配合無限放水政策,日圓跌勢還會持續,逼近八算甚至跌破八算也不奇怪。在日圓大跌下,倚靠出口的日本企業前景轉好,日股也節節上升,一洗過去多年頹風。
金融、經濟變革固然有姿勢有實際,自民黨在政治、外交上同樣非常積極進取,不像上任政府般進退失據。先是強調及鞏固跟美國的軍事政治同盟,然後是跟各個重要鄰國改善關係。第一站是南韓,首相安倍晉三既稱南韓為最重要鄰居,又派遣特使專誠出訪首爾,會見候任總統朴槿惠,向她表達安倍想改善日韓關係的誠意。
另一方面,安倍政府同時致力改善跟俄羅斯的關係。除了直接跟俄國總統普京搞元首外交,盡快安排兩國峯會外,新政府在雙方有領土爭議的北方四島問題上的態度也添了些彈性,不再堅持俄國先交還四島再談和約,而是願意分階段及逐步處理棘手問題。
日本不但努力爭取有領土爭議近鄰的好感,對利益、看法相近的亞洲鄰國也沒有放過。外長岸田文雄上任後隨即出訪東盟多國,包括跟中國爭逐南海島嶼及水域主權的多個國家如菲律賓及汶萊。由於汶萊是東盟輪任主席,取代跟中國關係密切的柬埔寨,岸田文雄還特意表明支持東盟正式就南海主權問題開會及議定行動綱領。
表面上看 ,安倍新政府致力跟鄰邦打好關係不算錯,也沒有甚麼特別。問題是整套外交策略獨獨缺少一個要角──中國。安倍晉三正式上台以前,中日關係緊張,雙方在釣魚台針鋒相對,有時更有點劍拔弩張的味道,大部份人都預期安倍將優先處理有關爭議,令緊張情勢降溫。誰知他上台後根本沒有甚麼大動作,只是維持事務性的接觸,只是防止局勢再惡化,一派不在乎的態度。而在巡防釣魚台群島上,安倍政府比上任政府態度更強硬、更堅決,一再表示主權沒有談判餘地,又不斷加派船艦飛機到釣魚台附近海域執勤。
換言之,日本的新外交策略是在中國旁邊團團轉,是在中國四周結網及強化關係,卻沒有直接接觸中國。這樣的做法說不上是圍堵中國,但至少是在增加自身的籌碼,以便更有力跟中國周旋。
按這樣的部署發展,中日關係短期內只怕要在低谷徘徊,難以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