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的下一步應該怎樣? - 楊繼昌

運動的下一步應該怎樣? - 楊繼昌

誠如吳志森專欄所言,泛民主派議員並沒有將彈劾梁振英化為全民運動,彈劾議案於是按照既定劇本進行,也宣告了在議會內透過程序挑戰梁振英治權的行動全數告一段落。其實,證諸近年的經驗,大型群眾運動之所以能成功發起,源頭皆來自民間社會,泛民能在議會內積極配合已經難能可貴,對於議會內的抗爭,我們大可不必抱有過高的期望。然而,泛民對於議會外運動的倡議,仍可發揮主導的作用。身為普通市民,我們能做到的只有上街和投票,為準備今年七一上街,不如製造機會讓市民以投票的方式再作表態,所以我建議泛民帶頭集資,邀請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在七一前再舉辦民間全民投票,以「是否信任梁振英作為行政長官」為題,為市民提供一個能夠量化的表態平台。
去年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三.二三民間全民投票」,共有二十二萬三千位市民一連兩日不惜在流動票站大排長龍,以及不斷登入擠塞的網絡,只為投下沒有任何約束力的一票,證明香港人在在渴望任何一個認真彰顯民意的機會。如今每有倒梁遊行,皆有「撐梁」的行動相和應,有論者指出社會上的正反意見是「勢均力敵」,對於民意真象「莫衷一是」,既然梁振英在統計處爆出造假醜聞時,聲稱「非常重視社會方方面面統計數字的完整和準確性」,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就市民是否「信任」梁振英舉辦全民投票,為政府提供完整和準確的統計數字,在學術及政治兩方面均有其必要。
對於泛民而言,民間投票可以凝聚七一聲勢,卻不怕過度動員,而民間社會亦因為有新焦點而易於配合,使戰線統一從而放大效果。但對於「梁粉」而言,卻又為其製造兩難,究竟是否同樣需要貫徹反動員的鬥爭策略呢?要是動員參與,也就大大加強民間投票結果的認受性,而且更可能再次需要大灑金錢,邀請一眾金髮邊緣青年排隊投票(在某方面來說這也可算是一件美事),為梁振英由「競選」時已開始樹立的黑金政治,再添一道註腳。要是不動員參與,結果變成反梁民意成為大比數,那麼「愛護香港力量」再上十次香港電台的《左右紅藍綠》,也難以再將黑說成白。
我謹此就社會如何讓倒梁運動持續,提供下一步方略,我不敢說這一定是好提議,但是就我以上粗淺的分析,似乎在現階段是一個和平、理性、非暴力而切實可行的方法。我相信泛民內部以及民間社會一定有更多更好的建議,然而在彈劾議案之後,我尚未得悉泛民任何關於下一步的具體行動,惟有獻醜拋磚引玉,以期豐富討論,為七一大遊行打好基礎。

楊繼昌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