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特拉的名單<br>最年輕生還者逝世

舒特拉的名單
最年輕生還者逝世

電影《舒特拉的名單》主角、德國工業家舒特拉(Oskar Schindler),二戰時從納粹德軍魔掌裏拯救了1,100名猶太人性命,當中包括13歲的利森(Leon Leyson),是舒特拉名單上年紀最小的一個人,被稱「小利森」。逃出納粹死門關,遠赴美國低調生活,小利森經年月洗禮已變成老利森。走過納粹大屠殺,老利森活到83歲,上周因淋巴癌閉上雙眼,永遠不再睜開,但他和舒特拉的故事,世界忘不了。

1939年,納粹德軍揮軍閃電入侵波蘭,差數周才10歲的小利森,跟家人在克拉科夫(Krakow)的平靜生活,從此變得不一樣──半年後,波蘭所有猶太人被德軍逼遷至市內「隔離區」(ghetto),小利森一家七口都擠在一間房內居住,與其他家庭只靠一布之隔。隔離區是將猶太人送進邪惡集中營的前奏,小利森覺得隔離區圍欄頂部狀如墓碑,真的很確切。

不滿電影 強調舒特拉的不完美

納粹德軍對猶太人的殘暴,不久就由肆意槍殺,升級至大屠殺,成千上萬的猶太人被送進集中營。小利森那時的生活,只有饑餓和恐懼。很多年後,曾憶述德軍濫殺:「記憶中有數十次,要不是我身體稍微向左或向後,我已沒命了。」
1943年,舒特拉獲准保留旗下工廠內的猶太員工,他們不用送去集中營,更獲列在舒特拉拯救的名單上。這群幸運兒,包括小利森一家,而小利森當時只有13歲,在名單上年紀最小,即使舒特拉,也暱稱他為小利森。小利森有到工廠工作,但個子小,總要站在箱子上,才夠高觸摸到機器。
1949年,二戰結束,小利森已長大了,移居美國,修讀工業藝術,1970年再獲教育碩士學位,之後在中學教書39年。這個時候,利森從不提及自己過去的遭遇,直至1993年《舒特拉的名單》公映,他才站出來。女兒說,他之所以不願重提舊事,是因「他認為沒有人有興趣,他沒演說經驗」,但另方面,他覺得既獲賜第二次生命,就應好好走下去。

看《舒特拉的名單》時,孩子飛快跑逃避德軍一幕,震撼了利森的心弦:「感覺像靈魂出竅,因為那些孩子就是我,那些是我的朋友。」他又不喜歡這電影過份強調舒特拉的不完美,如玩女人、牟暴利及跟納粹關係,偏偏忽略了他的人性光輝。
他在舒特拉的工廠時,自己跟所有成人一樣日做12小時,但舒特拉見他瘦弱,會分發給他多一份食物。他視力出問題時,舒特拉又不用他工作。他媽媽兩姊妹有次被捉上火車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舒特拉親自干預,大罵納粹守衞說:「你們想對她們怎樣?她們是我的人。」
利森四年前患上淋巴癌,至上周六逝世。他最後一次見舒特拉是1974年,那一年舒特拉訪問洛杉磯,他隨猶太人組織在機場迎接。他上前想自我介紹時,舒特拉已笑着對眼前的中年人說:「我知道你是誰。你是小利森。」
美國《洛杉磯時報》/英國《每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