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最後一次選舉,選上之後,我會有更多彈性。」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奧巴馬對梅德韋杰夫說的話。
哈格爾被提名擔任美國國防部長令人費解,他的外交政策立場比奧巴馬還左,他的觀點處於參議院的極端邊緣。
所以到底怎麼回事?這是奧巴馬贏得連任的訊息,他不必再委曲求全,假裝中庸溫和,現在可以有「彈性」做自己。於是他選了哈格爾,照着自己的心意選擇跟哈格爾一樣的外交路線。這將對三個逼切的議題產生重大影響。
一、軍費支出
現任國防部長帕內塔曾警告,目前預定自動實施的削減六千億美元軍費,將「淘空」美軍。他還強烈暗示,寧可辭職也不願砍經費。
對於帕內塔的看法,哈格爾的回應是五角大廈「臃腫不堪」,需要「瘦身」,他正是執行奧巴馬削減軍備計劃的不二人選。奧巴馬在全球道歉之旅中,胡亂譴責美國人驕傲自大,扮演世界強權的行為,他削減軍費不只是為了擴張社福支出籌錢,也要削弱美國在全球扮演的角色。
二、以色列
哈格爾的問題不在於他對以色列沒好感,而是他的公開發言,例如對道德立場拒絕表態。在所謂第二次巴勒斯坦「起義」中,哈格爾對巴人屠殺以色列人竟視為無辜之舉。
這種假意的中立根本是致命的盲目。就在上個月,阿拉法特的遺孀對杜拜電視台承認眾所周知的事實,二○○○年七月大衞營和談破局後,是阿拉法特刻意發動攻擊,事前他要太太留在巴黎以策安全 。
二○○二年七月恐怖攻擊頻傳之際,哈格爾又假中立地說:「以色列必須以行動展現他們對和平的承諾。」老天!就在兩年前,以色列提出異常慷慨、難以想像的議和條件,要割讓半個耶路撒冷,讓阿拉法特成立巴勒斯坦國。阿拉法特卻拒絕接受,也不提出自己的方案,就這樣發動一場恐怖戰爭。難道沒人向哈格爾指出這點嗎?
三、伊朗
哈格爾不只反對軍事行動,他還反對一切片面制裁。他相信外交斡旋,好像光是嘴上說說就能制止伊朗的教士。他還進一步表示,準備要控制擁有核武的伊朗,這根本違背奧巴馬在第一任時,堅決反對伊朗取得任何核武的看法。你認為這對伊朗的教士們釋出甚麼訊息?
這正是問題所在。是奧巴馬在左右美國外交,哈格爾代表奧巴馬釋出外交訊息。伊朗官方媒體對這項人事案報以掌聲,稱哈格爾是「反以色列」人選,他們很清楚這對伊朗邁向核武具有甚麼意義。
世界其他國家也能從美國削減國防經費,看出美國的影響力必將式微。
哈格爾毫無獨立性可言。他並非馬歇爾或基辛格那樣的人,他沒有成績可言,他的重要性只在彰顯奧巴馬提名他的意義。
不管參議院是否同意哈格爾擔任國防部長,奧巴馬已經釋出訊息。在大選之前,奧巴馬只敢對好友梅德韋杰夫透露的想法,現已透過哈格爾昭告全世界。
柯翰默Charles Krauthammer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