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表示,銀行的高盈利可能只是階段性的,而且從未來改革方向來說,可以說是不可以持續的。
王兆星於上周六第十一屆中國企業發展高層論壇的開幕儀式,被一位自稱歷任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的與會企業代表問及銀行業「暴利」與中銀監將拿出何種措施促使銀行反哺實體經濟時作出上述回應,他並說,銀行不應該也不可能過多佔有企業的盈利增加自身的盈利,銀行與企業是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
王兆星同時坦言,銀行業確實有段時期「衍生利益增長較快、盈利水準比較高」,而這主要得益於過去幾年貸款20%以上的高速增長及「半管制」狀態下的中國利率,這給銀行提供了較高的利差,造就了一段時期內銀行高盈利現象。
利率趨改革 銀行壓力增
王兆星所謂的「一段時期」,被指為2011年,因為民生銀行(1988)行長洪崎在當年說了一句「銀行利潤高得自己都不好意思公佈」,讓銀行業的高盈利暴露於鎂光燈下,自始亦備受輿論壓力。
王兆星指,眾所周知,貸款不可能永遠保持高速增長,而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也是大勢所趨。與此同時,融資方式也越來越多,這些因素都必然會壓縮銀行的盈利空間。他認為,銀行自身也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只有持續不斷地優化結構、金融創新,才能擴大自己的利潤空間。
對於銀行業不時出現的亂收費現象,王兆星強調,「我們鼓勵銀行業務多元化,鼓勵業務創新,但我們一定不會鼓勵亂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