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歐美央行齊放水和低息環境持續,令熱錢在市場氾濫。由於貨幣市場基金回報低,債息又持續低迷,投資者遂把資金泊向股票基金。截至周三的一周,流入美國互惠基金的資金達75.3億美元,是逾11年以來最大的單周資金流入。
而追蹤環球資金流向的EPFR數據顯示,同樣截至1月9日的一周,環球股票基金淨資金流入創逾五年新高,達222億美元(約1731億港元)。EPFR數據指美股基金吸資強勁,在1月9日止的一周內錄得104億美元資金流入,是六周以來最高。
此外,理柏資料指在同一周內,美股基金吸資183億美元。
數據顯示資金從債市基金轉移至股票基金,反映投資者對股市重拾信心。美國互惠基金交易組織ICI指,自07年起美股互惠基金走資逾6000億美元,單在去年亦走資1500億美元。相反,債市基金在過去六年吸納資金逾1.1萬億美元。
債息低迷 漸失吸引力
不過,債息持續低迷,美國10年期債息仍在2厘以下,而回報備受看好的美國垃圾債券息率亦下挫,根據巴克萊資本高息債券指數顯示,高息垃圾債上周首次跌穿6厘關口。
Loomis Sayles & Co副主席、著名債券基金經紀富斯(Dan Fuss)亦認為,押注債券的投資者應留意聯儲局會否收緊貨幣政策,將觸發加息的可能,目前買美股好過買美債。
不過,英國RMG財富管理投資總監理查森(Stewart Richardson)指,資金撲向美股並不保證美股會持續上漲。他表示上一次美股基金瘋狂吸資是在2007年9月,惟標普500指數在同年10月升至歷史高位1565點後,隨後17個月累跌57%,所以不是買入美股的良機。
資金流強勢 未必利好
野村環球策略研究分析員戴弗(Mark Diver)的圖表亦指出,基金資金流入或是一個反向指示。在野村的環球互惠基金活動指標(見圖),每當資金流強勢,指標超越或接近1,牛市情緒亦上漲,惟其後股市均下調,意味股市反應過熱,將由升轉跌。
此外,新興市場股票基金過去18周持續錄得資金流入。截至1月11日的一周,發展國家基金吸資57億美元,亞洲基金也吸資15億美元。拉丁美洲期內資金流入亦錄得9000萬美元,至於投資歐洲、中東和非洲基金則錄得1.5億美元進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