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明勉勵香港年輕人要「識大勢明大義講大局」,他自稱與人為善易於溝通,筆者就嘗試和他溝通一下。
他說識大勢是「認清世界發展的潮流和趨勢,認清中國發展的前景,認清香港與祖國未來的發展必然是越來越密切的這種趨勢,多了解國家的歷史和文化」。
當前世界發展的潮流和趨勢就是全球化和普世價值,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抗拒全球化的趨勢。全球化令普世價值廣為傳播,普世價值最具人性化、符合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最有前瞻性,因此也是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不知張先生對全球化和普世價值又有何認識?
中國改革至今,經濟上成就很大,人民生活明顯改善,但如止於一黨獨裁,繼續政治嚴酷,文化封閉,勢必造成社會深層次矛盾激化,民眾離心,思想渙散,社會凝聚力大大流失。不實施政治改革,經濟成就可能得而復失,那就很難斷言中國前景一片光明,習近平說「亡黨亡國」,其意義也在這裏。
至於香港與中國的關係,當然越來越密切,但這種密切不能導向一國吞併了兩制,《基本法》一日有效,就要求中共和香港人都嚴守「一國兩制」的分際。中聯辦不應干預香港內部事務,香港人也不能搞甚麼「港獨」。有香港人舉港英旗,那不算違反《基本法》,因為這屬於言論自由的範疇,但中聯辦不能干項香港內部事務,這卻是《基本法》明文規定的。這一點請張先生明察。
多了解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固然應該,但前提是要了解真正的歷史、全面的文化,不是了解被扭曲的歷史,被閹割的文化。關於這一點,香港年輕人已經明白了。
張先生要求年輕人要「明民族大義,國家統一和安全的大義」,但所謂大義,不能只局限於民族大義,還應該包括個人權利的保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公民的自由和安全等等。只要國家安全,不要公民安全,那國家安全是誰的安全?國家要統一,卻無視人民的自由和公平,這樣的國家統一對人民有甚麼意義?沒有社會的正義,就不能有民族的大義,因為民族大義只是人間正義的一部份。
張曉明還強調講大局就要講社會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的大局,不能只看眼前,要講社會責任和歷史責任。但何為「社會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香港人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便是《基本法》保障的「一國兩制」,不是要蓋多少樓房,要發展甚麼產業,那是經濟利益,不是整體利益。整體是全面的、不偏廢的,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基礎,香港年輕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責任,便是致力維護「一國兩制」這個長遠國策。
「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叫做視線;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眼光。視線決定現在,眼光決定未來。」這句話說得很別扭,眼睛能看到的地方,怎麼會是視線?那是視線所及之物。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也不是眼光,那是視線未及之物。說給青年學子聽的話,至少應該清通一點。他的意思我明白,就是說不要只顧眼前,要看遠一點,所以這句話不如表述成:不要看眼前的得失,要追求未來的理想──至於香港年輕人應追求甚麼理想,問問黃之鋒他們就知道了。
顧鴻飛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