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元開店 聘弱聽員工 <br>有情有意餐廳靠手勢落單

百萬元開店 聘弱聽員工 
有情有意餐廳靠手勢落單

【本報訊】「我用手語用心為您服務」。有聲有色的歡迎字句,出自不平凡的無聲餐廳。位於紅磡的「有情有意餐廳」,八成員工是失聰或弱聽人士,靠手語和紙筆與食客溝通。員工耳朵聽不到,心卻不然。老闆娘鄭綺文深信,聾人只欠一個機會,故一擲百萬,為他們建立接觸社會的空間。
記者:袁樂婷

弱聽侍應林芷珊(右)起初害怕面對陌生人,常常偷泣,後來漸變大膽,更鼓勵其他同事。黃賢創攝

失聰人士如何為客人落單?餐桌上早預備了印上簡單指示如「結帳,謝謝」、「筷子」、「A餐」等卡片和墊枱紙。客人只要按一下點菜燈,「手指指」就能點餐。
弱聽員工林芷珊一直怕面對陌生人,首次當侍應,最大困難是衝破心理關口。有客人問「個餐點解咁耐未嚟」,她怕得躲在一角偷泣,高峯期一星期哭三次。與客人接觸,芷珊漸漸變得大膽,更鼓勵其他同事克服困難,「有紙有筆,有問題可以寫低,畀啲信心自己」。她不時充當手語繙譯員,「但有時佢哋(比手語)太快,我會睇唔切,哈哈!」
她身旁笑容燦爛的失聰員工郭圓,不斷比劃雙手,又拍拍芷珊肩頭,期待着芷珊為她繙譯。她說初時偶有「落錯單」,更有客人要求請健聽同事協助,令她感到失落。幸她漸適應用紙筆與客人對話,更體會到失聰不是溝通障礙,「好開心,唔使再收埋自己」。

墊枱紙有齊簡單指示,「手指指」就可落單。

神秘顧客羅偉祥說商場職員近來對照顧殘疾人士的意識有所提高。

工作更專注 更多笑容

老闆娘鄭綺文本是公司董事,三年前偶然接觸香港聾人協會,發現聾人很難融入社會,決定投資開餐廳,聘請聾人做侍應,「佢哋因為聽唔到嘢好難搵工,但工作能力其實冇問題,甚至比健聽人士更專注」。她堅持同工同酬,不因員工殘疾而扣減工資,「大家做同樣嘅嘢,應該收到同樣嘅回報」。
開店初期有不少「蝦碌」,有客人向員工示意打包食物,員工卻誤以為他要結賬,把食物倒掉,場面尷尬。經理更曾因溝通困難「幾乎劈炮」。但日久生情,員工漸漸建立親如家人的情誼,「經理當然唔捨得走啦」!
有朋友懷疑聘用聾人「掂唔掂」,鄭綺文反問:「你有冇去過啲餐廳,侍應好似又盲又聾咁,扮聽你唔見睇你唔到,仲笑容欠奉。呢度佢聽唔到,都有笑容畀你吖!」有情有意餐廳剛獲香港失明人互聯會的「無障礙英雄」獎,表揚其推動傷健共融的努力。